六腑概念
共同生理功效:
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
传导、排泄。
受盛和传化水谷
形态:多为中空有腔脏器。
特点:实而不满,泻而不藏 ,以降为和,以通为用。
收前提。
反应:食欲及食量
胃主受纳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17页
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容纳于胃中饮食物
经过胃气磨化和腐熟
食糜下传小肠
深入消化吸收
胃主腐熟----腐熟水谷
精微吸收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18页
食物入胃5min始,约3次/分,胃大弯纵形肌→环形肌→幽门部。
意义:研磨食物,推进食团前进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19页
受纳渎职:
纳呆厌食,胃脘胀闷。
腐熟无能:
胃脘疼痛,嗳腐食臭。
食滞胃脘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0页
以降为和
指胃气保持通畅下降运动趋势。
表达在饮食物消化和糟粕排泄过程中:
,燥化粪便
脾升胃降
胃主通降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1页
胃失通降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前提 纳呆脘闷
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 胃脘胀痛、不欲饮食
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升清作用。
六腑通降、全身气机通降“胃不和则卧不安”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2页
胃喜润恶燥
胃保持充分津液以利饮食物受纳和腐熟。
胃气推进和蒸化 胃中津液濡润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
胃阴每多受损。
治疗:保护胃中津液。保护胃阴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3页
诊疗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治疗
留得一分胃气
便存一分生机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
主要标准。
保胃气
中医学强调“人以胃气为本”。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4页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胃,下通大肠。小肠与心相表里。
形态:纡曲回环迭积管状器官。
三、小肠
概述: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5页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小肠生理功效
(一)主受盛和化物
(二)泌别清浊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6页
受盛: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收意思。
小肠接收由胃初步消化食糜而盛纳之。
化物:有改变、消化、化生意思。
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时间,由脾气和小肠共同作用对其深入消化吸收,化为精微和糟粕。
一、受盛化物
功效失调:腹胀、腹泻、便溏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7页
二、泌别清浊
清--水谷精微和津液;
浊--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
包含三个方面:
分别清浊,各走其道 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
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
吸收大量水分,参加水液代谢,
“小肠主液”。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8页
水液糟粕各行其道入肠
小肠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水液,并将无用水液泌渗进入膀胱而为尿。
小肠
水液、糟粕各行其道入肠
水
渣
残
份
大肠
膀胱
后
前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29页
泌别清浊失调
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小便短少,便溏泄。
临床上常采取“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
影响到二便排泄,造成:
浊气在上——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
小肠功效失调
清气在下——便秘、泄泻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30页
四、大肠
大肠概述
大肠主要
生理功效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31页
大肠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小肠,下连魄门。
大肠与肺相表里。
形态:回环迭积状。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专家讲座
第32页
大肠者,传导之官,改变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
中医护理讲课品六腑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