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炭系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主要含水层为泥岩中所夹的砂岩,单层厚度为 ~,
裂隙不发育,据区域水文资料,富水性普遍较弱。
③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平均厚度为 ,发育较稳定的砂岩,2号煤层顶板砂岩为
主要含水层,据区域水文资料富水性较弱。
④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底部有一层中粒砂岩,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标志层,
平均厚度为 ,该层砂岩裂隙较为发育。
根据区域水文资料,该组含水层接近地表时,风化裂隙发育,富
水性明显大于含煤地层。
⑤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
井田内第四系厚 0~,以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石层为主,
据了解,水量不大。
2)主要隔水层
①石炭系本溪组地层:本组厚 ~,主要岩性为泥岩和
- 3 -铝土岩,透水性极弱,为区域性隔水层。
②石炭系和二叠系隔水层: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的泥岩、页岩
透水弱,为良好的隔水层。
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大气降水是本井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出露的基岩直接接受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构成风化壳含水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径
流条件好,水循环迅速以溶滤作用为主,在地形低洼处以泉水形式排
出。
地下水向向斜轴部运动的过程中,部分以泉水形式排出。
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本井田位于宁武向斜的北部,地表覆盖较薄,属典型的低山丘陵
地貌,黄土覆盖率低,植被稀少,降水少且强度集中,不利于大气降
水的入渗补给,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奥灰岩溶不甚发育,水位标高为
,低于 5 号煤层的底板标高,故不会发生底板突水。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类型。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①矿井充水有来自煤系地层本身的、上覆层的和煤层底板下的地
下水。
煤系地层中的砂岩是本井田的主要充水层,单位涌水量为
。
上覆层中的地下水主要指的是二叠系砂岩裂隙水。井田中西部二
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水基本以泉和潜流形式排入河道和沟谷,对
矿井无充水作用。井田东部上石盒子组的隔水层及含水层互层出现,
又无较大断层,其中的地下水对矿井充分作用也不大,二叠系山西组
砂岩,特别是 K2 砂岩,厚度大,含水多,对采矿特别是对采 2 号煤层
有直接的充水作用。
- 4 -6 号煤层底板下有一层厚的 K1 砂岩,在采矿卸荷裂隙分布区,其
中的裂隙水可能进入矿井产生充水作用。
②顶板突水因素分析与预测
2 号煤层的顶板为 K2 砂岩,该砂岩厚度大含水多,对采 2 号煤层
有直接的充水作用。
③底板突水因素分析与预测
矿井底板奥灰岩溶水突水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
的自然因素和采矿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
岩溶水的突水能力取决于奥灰水的水头压力、富水性、构造破坏
程度等因素,控制上述因素阻碍其突水的主要因素为隔水层厚度及采
矿活动时对隔水层的破坏程度。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构造、岩
溶水的水头压力及隔水层厚度。
矿区岩溶水位为 ,低于 5 号煤层底板标高,因此不会发
生岩溶水底板突水。
6 号煤层底板下有一层厚砂岩(K1),在采矿卸荷裂隙分布区,其
中的裂隙水可能进入矿井产生充水作用。
6)矿井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
①主要水害
该矿井经多年开采,现 2、5 号煤层有少部分采空区,因此矿井的
水害主要是采空区积水和周边矿井采空区的积水,这些积水的存在,
是对煤矿安全最大的隐患。
②防治措施
,并由专人负责。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