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刘玥
摘 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并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是幼儿园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从赏识教育为主、鼓励和陪伴。当幼儿开始信任教师,也就愿意融入新的环境。因此,教师和幼儿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功。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是幼儿自信心的源泉,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表现机会,让幼儿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1)保护幼儿的自尊。不论多大年龄的幼儿,他们都是有自尊心的。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教师,千万不能老是批评幼儿的不足,更不能当着大家的面揭幼儿的短甚至奚落他。例如:J是我们班的新小朋友,开学后,好几次都尿了裤子。于是,教师就偷偷观察J,甚至还向J的妈妈了解情况。J的妈妈反馈说:“J的胆子特别小,在家里也是的,一碰到什么事情就喜欢躲到我的背后,害怕陌生人,特别害怕一个人睡觉。到了幼儿园里,我还对她说‘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她说就是不敢,她害怕,怕老师会说她。”知道了这一情况,教师就特别留意J,并安排她坐到离盥洗室很近的地方。然后多次提醒她,也鼓励她想小便的时候就自己举手告诉教师,一旦J做到教师就进行表扬和肯定,强化她自己举手表达的意愿。久而久之,J也就慢慢养成习惯,也比以前变得胆大些。
(2)相信幼儿的能力。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长,教师应该努力去发现这些优点和特长。尤其是胆小的幼儿,教师更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和眼神,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及时表扬,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得到和谐发展。例如:Z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略显羞涩,有些胆小,不爱和别人交往。可是,他对魔尺却异常感兴趣,不仅会变化各种花样,还会自己拆装简单的段数。所以,同学们很崇拜他。可是他总是不声不响,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没什么朋友。于是,教师经常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让他上来给同学们讲解一段魔尺,并演示一遍。因为这是他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所以他很乐意。慢慢地,Z愿意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魔尺,脸上显示出自信的笑容。
(3)挖掘幼儿的特长。教师要不断发现幼儿的特长并让他们展示,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只有一次次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幼儿才会慢慢自信起来。例如:Y的个子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可是他的胆量却和他的身高不成正比,特别胆小,有的时候显得特别孤僻。每次教师请他回答问题,他声音都像蚊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小,听都听不清楚。而且教师还发现,当他和其他同学玩积木时,手里的积木不超过3块,其余的都在别的同学手里。问他为什么,他总说“我不敢我不敢”。但教师发现,课堂上的很多问题Y其实是会的。于是,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试着让Y大声地说。几次下来,Y的声音就响亮很多。后来教师还了解到,其实Y的知识面很广,会讲很多故事。于是,每次午餐之后,教师就让大家讲一讲故事,并常请Y给同学们讲故事。慢慢地,Y在大家面前越来越自信,声音也越来越响亮,朋友也多了起来。当看到Y脸上扬起的笑容,教师知道达到了预期教育效果。
三、争取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身心
研究表明,胆怯的孩子多数来自
论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