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规划.docx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 1500万人口
进入城市。《金融时报》2010年9月21日报道: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
20%,
而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2)整
个城市具有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 3)整个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 -知识
智能转换机制,一定的决策能力;(4)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等。
我国对城市本质的认识、定位、功能、结构、形象与特色、组织模式、管理方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定位、出发点和需求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三个时期 :20 世纪中后期-2007年为智慧城市的
萌芽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微电子技术、航天
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科技
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 ,有力推动了人
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智慧城市最初作为一种使城市的构成要素可视化的手段出现,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信
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5年以后,智慧城市的概念陆续被 思科、IBM、西门子等
公司所引用。
2008-2010年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初期 ,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
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
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一时期智
慧城市的理念被进一步深化 ,智慧城市不再是信息通信技术( ICT)的代名词。与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
精品文档
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更加
鼓励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更加强调感知与物联。
2011年以来为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期,世界各国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
城市实施逐步开始落到实处,内涵不断扩充,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其建设重点和趋势。近年来,新一代网络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第四代移动通信、泛在感知、物联/传感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及其应用商店与社交网络等
一一开始应用,在已有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全球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特色鲜明,但均有一
个共同点——都伴随着 ICT 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深化与明确。“智慧城市”
延展和拓宽了城市信息化的新内涵 ,为城市管理和信息化专家、 IT提供商提供了一
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一种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生机勃勃、环境
智慧友好、未来特质明显的新形态。
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
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城市”作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将成为下一代城市的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面临着 4种发展趋势
第一种趋势是以人为本的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一方面成为创新的中心 ,另一方面又是不同人群生
产、生活以及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不同人群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城市的相应
功能也进一步完善并越来越精细化。智慧城市的一个发展趋势便是与不同类型人群
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即形成由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服务的精细化。智慧城市的
发展是以城市居民的具体需求为开始和结束 ,其建设的过程是提供更为有效、效率
更高的服务/产品的过程。
第二种趋势是与城市化进程深度结合
城市化进程与智慧化的深度结合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又一趋势。城市化进程是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个消耗大量资源并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过程。智慧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深度结合需
要运用先进的ICT技术模拟相关的城市、区域、片区规划甚至是单栋建筑物的设计
施工活动,在生活实验室中模拟市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经过有效合理的反复评估后
再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开展。
第三种趋势是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慧城市作
智慧城市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