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选】范文游褒禅山记.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优选
*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必修
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相对于另外两篇文章《兰亭集序》和《赤壁赋》,地位略逊。
优选
*
二、说学情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原因的作用。
优选
*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优选
*
重点字词
侧:
穷:
见:
至:
明:
极: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段二:
优选
*
重点字词
于是:
非常:
险远:
至于: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段三:
优选
*
重点字词
谬:
传:
名:
所以:
学者: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
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段四:
优选
*
穷根究底
优选
*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优选
*
平旷
记游洞经过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
后洞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优选
*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优选
*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余之所得
——议
优选
*
第四自然段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优选
*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何可胜道也哉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逻辑严密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
优选
*
宏观把握
优选
*
总结:
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 记游洞经过
3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优选
*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 ,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其主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优选
*
请你结合课文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说说完成一件事需要哪些条件,对于成功而言,你认为哪个条件最为重要?
议一议:
“志” “力” “物”
优选
*
我有一问:
一次小小的游山缘何引发了作者如此深刻的感慨?是否是小题大做?
优选
*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

【精选】范文游褒禅山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sa1234
  • 文件大小2.73 MB
  • 时间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