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蒹葭知识点.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蒹 葭
诗经·秦风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体味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感受中国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培养审美情趣。
相关知识
2
《隽永醇厚的意味。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假设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全篇分三章,每章四句。除最末一小句是五言外,其他的都是四言。每章字句大致相同,只更换了少数词语,反复咏叹,令诗歌形式整齐,亦可增加抒情效果。这种形式称为
20
重章叠句。诗经作品大多语言质朴自然,用字浅白。诗中亦经常运用叠字,如苍苍、萋萋、采采等,使描景状物细致,更形象化。另外,运用叠字可增加节奏感,令感情浓重而逐层深入。
这首诗借景起兴,描述
21
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感受,抒发诗人未能寻到伊人的惆怅与焦虑之情。此诗描写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不变,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意象。
此诗以铺陈比兴的手法,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的寒意萧瑟,以及歌者对所追求的对象的一往情深。
22
《蒹葭》出自《秦风》。对这首诗中“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挖苦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
22
“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挖苦诗则更无根据。而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而且多数人都会把这个
23
“伊人”想象成为女性〕,因为似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思考与练习
一、背诵全诗。关于这首诗主旨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一曲思念情人的恋歌,“伊人”
25
指意中人;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诗中人物所追寻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分组讨论交流。
提示:可以是同意其中一种说法,或者自己还有另外的观点,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6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表达铺陈;比是比喻;兴即起兴,就是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然后再转到正题,所借事物和所写的主要事物,有的相关,有的无关。有时兴中有比,称作比兴。另外,重章〔或叫复沓〕、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等,也是《诗经》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这首诗反映出以上哪些特点?请具体分析。
2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7
”在每章开头起兴,并说明了时间的推移;后面所写的是寻求“伊人”而不可得的过程,以表达和铺陈为主,采用的是赋的表现手法,其中既有时间的推移,又有空间的转换,将人物的感情表达得委婉有致。另外,“蒹葭”双声,“苍苍”、
28
“萋萋”、“采采”叠字;整首诗的重章叠句形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富于音乐之美。
三、下面是这首诗第一章的翻译,请仿照它将后两章也翻译出来。
河边芦苇青苍苍,
秋深露水结成霜。
29
意中人儿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选自程俊英《诗经译注》〕
河边芦苇密又繁,
清晨露水未曾干。
30
意中人儿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
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32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洲。
〔以上翻译均选自程俊英《诗经译注》〕
再提供一则参考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32
我思念的心上人儿,伫立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34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思念的心上人儿,伫立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蒹葭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沧桑一梦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