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破伤风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19页
破伤风杆菌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19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关于新生儿破伤风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19页
破伤风杆菌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19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页,共19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粪便中。
芽胞抵抗力强,普通消毒剂无效。
破伤风杆菌→脐部→繁殖→痉挛毒素→脊髓和脑干→全身肌肉强烈持续收缩。
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
现在学习的是第四页,共19页
[临床表现]
潜伏期→哭闹→张口、吸吮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
现在学习的是第五页,共19页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随后发展: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
现在学习的是第六页,共19页
[临床表现]
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窒息。
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
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吸乳,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
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七页,共19页
[预防]
严格执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
在紧急情况下无消毒接生用具,可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断脐(脐带残端留长些,以留作再次处理),断端涂以碘酒并用消毒敷料包扎。
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脐带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碘酒,同时肌注TATl500~3000IU,或注射TIG 75~250U。
现在学习的是第八页,共19页
[治疗]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病初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现在学习的是第九页,共19页
[治疗]
2、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安定):首选
(2)苯巴比妥钠: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
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
止痉剂使用以无刺激时无痉挛、刺激时仅肌张力增高为度。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页,共19页
[治疗]
3、抗毒素 :愈早用愈好。
破伤风抗毒素(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3000I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长达24天,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价格较昂贵。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一页,共19页
[治疗]
4.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甲硝唑,静脉滴注,7-10天,可杀灭破伤风杆菌。
5、脐部处理:
用3%过氧化氢或1:%碘酒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二页,共19页
[治疗]
6.呼吸道护理
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 取侧卧位,以利于唾液引流。密切观察,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床边应备好吸痰、吸氧、婴儿复苏囊等设备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三页,共19页
[治疗]
7.脐部护理
彻底清除脐部脓液及坏死组织, 用3%过氧化氢反复清洗脐部, 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 再用碘酒、酒精涂抹后予以暴露, 每日2~3 次,用过的敷料和棉签应焚烧。创面结痂后, 每日1 次, 直至痊愈。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四页,共19页
[治疗]
8.营养支持
①在镇静药发挥最大效能或鼻饲安定30 min 后进行。②注奶前将头胸部高位侧卧, 先回抽胃内残余奶量, 如奶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2 可暂停1 次, 鼻饲后继续保持体位30 min~40 min, 以防食物反流。③以鼻饲母乳为宜,奶量从10 ml, q 3 h 开始, 根据胃排空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奶温38~40℃。④以1~2 ml/min 速度缓慢、匀速注入, 以免因注入压力不均匀, 致使胃内压力一过性增高, 胃内压力感受器接受扩张刺激后,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产生感知、不适和疼痛, 引起痉挛。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五页,共19页
[治疗]
新生儿破伤风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