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高中数学是很多同学的噩梦,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假设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
. z.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种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y与*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3
、分类与通项公式
(1)数列的定义:
①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满足条件
-
. z.
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n+1>an其中n∈N
递减数列an+1<an< p=">
常数列an+1=an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假设组成两个数列的数一样而排列次序不同,则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
(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

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n(n∈N_.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4
一个推导
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

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