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制度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9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4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洳≥:j-博士学位论文⑧中支捕耍全文共十章,对明代科举制度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科举考试官、试卷分析、科举制度特点探讨和明代科举制度的国际影响等章节具有新的开拓性成果。据作者对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和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调查,到1999年4月止,在中国大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术专著中,除北京燕山啦版社1995年出版的赵子富著《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一书外,研究明代科举制度的学术专著在国内较少。由于作者身处广西,图书资料的运用和学术观点也有待进一步改进。本书研究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数据统计法,较广泛地收集了明代登科及地方省志的数字,来论证明代举人、贡士和进士中式录取入仕厢在政府机关中的任官品级、政治作用的利弊等。统计数字较为细致,说服力强。在第一至第四章里,作者分别论述了明代社会的科举观、乡会殿三级科举考试状况及特点,在第一章重点讨论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科举制度和“治天下以人才为本”的人才观,同时也探讨了明代其他帝王和朝廷大臣有关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的论述以及科考目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如何改进明代学校教育,加强地方提学官的职能等问题。在第二章里,作者首先论述了明代乡试的基本情况,认为乡试具有考试官员的皇帝钦派性和乡试名额的递增性两个特点;其次,阐述了举入在朝廷及地方政府中的任职、地位、任官品级及特点,统计数据表明举人在洪武年间任职的品级比景泰年间及以后要高。景泰年间及以后逐步出现了重进士、轻举人的现象。通过第三章对明代会试特点的讨论,作者认为会试中分南北中“三色试卷”取士是明代会试的一大特点。第四章中,作者认为进士发榜上“春夏榜”的出现和进士鼎甲的健全性是明代殿试的特点。文中还专节讨论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甲的政治作用,并进行了评论。在第五章中,对三级考试中的监临、提调、监试、考试、同考试、印卷、收掌、试卷、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巡绰、搜检、供给等十四种考试官的人数、科举出身、官职、籍贯诸情况进行了专项研究。第六章中,作者对明代科举考试的试题种类、结构、评阅人员、评阅程序和方式等问题作了分析。作者在第七章中认为,明代科举制度考试科目的特点是重进士科,考试文体的特点是创设八股文。此外,馆选庶常、观政进士的出现也是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第八章专门论述了明代荐举制度的两个特点。认为短暂的高峰期,被荐人数的短期突增是明代荐举制的两个特点。第九章中,在讨论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时,作者花费了较多的笔墨对明代武学、译字教育作了详细论述,使该部分比其他教育史书论述较细。第十章作者对亚洲外国官生来华留学和科考的情况作了探讨,比较了中越两国科举制度的异同点。该章的撰写,在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研究古代科举制度的专著中较为罕见。关键词:明代科举制度考官考试试卷荐举AbstractConsistingoftenchapters,thisdissertationattemptstomakeasystematicexplorationoftheim【,,EastChinaNormalUnivenityand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itfoundthat,untilApril1999,fewworksexceptAstudyoftheSchoolsandImperialExaminationSysteminMingDynaStybyzhaoZifu(),,alotofdatahavebeencoBected,essfulcandidatesinimperialexaminationsatdifferentlevels,includingJuren,Gong

明代科举制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h6797
  • 文件大小8.34 MB
  • 时间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