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黄石市西塞中学 潘志兵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虽然学生对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溶液的一些状态认识却很少。教材一开场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用实验中物质定量的比照实验,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才能和分析思维才能。
情感目的: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本着:解决问题靠实验,分析实验得结论”的思路,以科学务实的方法去解决化学问题的才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概念之间的联络和区别。
难点:利用实验中物质定量比照,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才能和分析思维才能。
五、教学准备:把学生按四人一组平均分成13组,给每一组装备3支试管、3个小烧杯、玻璃棒、药匙和NH4NO3、CuSO4、KMnO4等仪器和药品.
Flash动画和板书设计、练习题等内容的课件制作。
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通过关于日常生活中人吃饱食物感觉的一段Flash动画对话来引入新课(动画对话的内容主要人吃饱的标准的争论)。
老师讲解: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但我们每一次吃东西时既不能吃的太饱也不能总是处于饥饿状态,这样都不利于我们的安康。
提问:大家今天早餐吃饱了没有?根据学生的答复,分别问学生“饱”和“不饱”的标准——-“饱"了还能不能再吃食物,“不饱”时又能不能吃食物,说明不但人有饱和不饱的时候,溶液也有“饱”和“不饱”之分,从而引出新课。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在10毫升水里参加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结论1]:象这样不能再溶解硝酸钾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学生活动] 先让每小组配制约10ml饱和硝酸钾溶液。
[提问]:怎样将烧杯中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掉(配制过程中有少量的硝酸钾未溶解)?
[学生活动]有的将此饱和溶液进展加热,发现硝酸钾很快完全溶解了,再加少量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此溶液还能再溶解硝酸钾;,溶液的饱和和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2]:溶液的饱和和温度和溶剂的量有关。
提问: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是否不能再溶解物质了。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参加硫酸铜,发现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加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结论3]:说明溶液的饱和只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的。
[老师活动]参和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
[综合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怎样把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又怎样才能转化为饱和溶液?(让学生讨论)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饱和溶液 升温,增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降温,减少溶剂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制10ml硝酸铵的接近饱和的溶液10ml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提醒学生注意硝酸铵和氯化钠参加量的多少和配制的方法。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之间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