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拿手法
1
第一页,共53页。
一、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1、有些手法虽然在名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和成
人相似,但在运用时,其手法刺激强度,节律,频律,操作步
骤和要求却完全不同,如推法。
2、有些手法只用于小操作时可配合使用润滑剂作为介质,既可保护患儿皮肤,又可加强疗效,根据病情需要,可以二指揉或三指柔。鱼际揉和掌揉法用于“面”状穴。本法可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理气消积。
24
第二十四页,共53页。
25
第二十五页,共53页。
注意事项
,手吸定皮肤不离开,不要在皮肤
上摩擦。
2.揉动力量和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
26
第二十六页,共53页。
(四)摩法
医者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掌面放在穴位上,以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为动力,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抚摩动作。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27
第二十七页,共53页。
摩法动作要领
肩臂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着力部位随腕关节主动屈伸、旋转;
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抚摩时,不要带动皮下组织,本法及揉法严格区别,轻而不浮,不吸定体表穴位;
用力柔和自然,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频率120-160次/分。
28
第二十八页,共53页。
摩法临床应用
常用于胸腹部及头部“面”状穴,一般指摩适用于头面等部位,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等部位。本法对肠胃疾患最为有效,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
29
第二十九页,共53页。
注意事项
1.摩法作用温和,用力不宜过重,也不要过
轻。
2.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摩动的方向和使用的介
质。
30
第三十页,共53页。
(五)运法
医者用拇指或食中指指端在穴位上作由此及彼的弧形或环形运动。
31
第三十一页,共53页。
运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指面一定要紧贴施术部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指端在体表穴位上作旋转摩擦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频率 80-120次/分。
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面状穴或线状穴,手法操作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
32
第三十二页,共53页。
(六)掐法
医者拇指垂直用力,或用指甲重刺患儿某处或穴位。
33
第三十三页,共53页。
34
第三十四页,共53页。
掐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手握空拳,伸直拇指,指腹紧贴于食指桡侧;用拇指逐渐用力,垂直掐压穴位,切忌爆发用力。
掐法属强刺激手法,以指代针,常用于点状穴,是急救常用手法;应用时可重刺激穴位,但次数少,可不用润滑剂,但勿伤皮肤。掐后在穴位上继用指揉法,以缓解不适之感。
35
第三十五页,共53页。
注意事项
,达深透为止,不要掐破
皮肤。
~5次,或醒后即止。
。
36
第三十六页,共53页。
(七)捏法
医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37
第三十七页,共53页。
捏法也是小儿常用手法之一。多用于脊背
部,称为捏脊。该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
胃,增强各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捏脊不仅是治疗疳积、消化不良、腹泻、佝偻
病等有效手法,也是小儿保健推拿手法之一。
捏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38
第三十八页,共53页。
39
第三十九页,共53页。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和提拿用力大小要适
当,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皮
肤容易滑脱,亦不可拧转皮肤,以免产生不必
要的疼痛。
2.操作时应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常用滑石粉为介质。
4.要修剪好指甲,防止划伤皮肤。
40
第四十页,共53页。
(八)捣法
用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41
第四十一页,共53页。
捣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操作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动力;位置要准确,用力要有弹性。
本法相当于“指击法”,或轻点的手法,常用于“小天心”以安神定志。
42
第四十二页,共53页。
43
第四十三页,共53页。
注意事项
。
,避免捣击时损伤皮肤。
44
第四十四页,共53页。
(九)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或拇指和其余二、三、四指指腹,相对用力,在患儿一定部位或者穴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揉动提捏动作,谓之拿法。 分五指拿法、四指拿法、三指拿法、二指拿法。
45
第四十五页,共53页。
拿法动作要领
肩臂放松,腕关节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动作要连绵不断,着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操作时腕部放松,手
小儿推拿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