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组织胚胎学--眼和耳(耳).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眼 和 耳 Eye & Ear
第9章
(耳)
1
医学课件
第一页,共34页。
耳由外耳、中耳、
内耳组成;外耳和中
耳传导声波,内耳是
听觉和位觉感受器
米开朗琪罗:
大卫(局部)
2
医学课件an of corti )
1. 支持细胞
柱细胞:基部较宽,中部细长,富含 张力丝; 分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二者围成三角形内隧道
指细胞:分内指细胞(1列,内柱细胞内侧)和外指细胞(3~4列,外柱细胞外侧);呈杯状,顶部凹陷托着毛细胞
图8、9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
8
医学课件
第八页,共34页。
2. 毛细胞 (hair cell)
为感觉性上皮细胞,分内毛细胞(烧瓶形,1 列)和外毛细胞(高柱状,
3~4列)
顶部有静纤毛(微绒毛);外毛细胞中较高的静纤毛插入盖膜中
底部与耳蜗神经节细胞的树突末端形成突触;底部胞质内含突触小泡
图10、11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
9
医学课件
第九页,共34页。
听弦(auditory string)
基底膜中的胶原样细丝,从蜗轴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从蜗底至蜗顶,由短变长,基底膜由窄变宽;蜗底的基底膜与高频振动发生共振,而蜗顶的基底膜与低频振动发生共振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
10
医学课件
第十页,共34页。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 耳 道 鼓膜振动 听 骨 链 卵圆窗振动
前庭阶外淋巴振动
前庭膜 蜗孔
膜蜗管内淋巴振动 鼓室阶外淋巴振动

神经中枢产生听觉 基底膜振动
耳蜗神经
毛细胞兴奋 静纤毛因与盖膜的
位置发生变化而弯曲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
11
医学课件
第十一页,共34页。
前庭:为一膨大的腔,连接半规管和耳蜗
膜前庭:
球囊:前壁粘膜局部增厚形成球囊斑
椭圆囊:外侧壁粘膜局部增厚形成椭圆囊斑
位觉斑(maculae acusticae)
支持细胞:分泌物形成位砂膜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图12~14
内耳
12
医学课件
第十二页,共34页。
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之间;有许多静纤毛和一根动纤毛 ,插入位砂膜;分为:
I型 : 呈烧瓶状,被前庭神经末梢(神经杯)包裹,形成突触
II型:呈长圆柱状,基部与前庭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位觉斑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
图15
13
医学课件
第十三页,共34页。
半规管:三个相互垂直的半环形骨半规管,内有膜半规管,膜半规管内有壶腹嵴
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
膜半规管壶腹部一侧粘膜增厚形成的隆起,上皮结构似位觉斑 ;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形成壶腹帽;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图16~19
外耳
中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
14
医学课件
第十四页,共34页。
本章重点(耳)
螺旋器的结构,声波传导通路和听觉形成过程
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中耳的结构特征
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
15
医学课件
第十五页,共34页。
图1 耳模式图
外耳
中耳
内耳
面神经
前庭神经
耳蜗神经
耳蜗
卵圆窗
咽鼓管
鼓室
鼓膜
外耳道
耳廓
半规管
16
医学课件
第十六页,共34

组织胚胎学--眼和耳(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12770869
  • 文件大小6.99 MB
  • 时间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