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四届全国根底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
作 品 参 赛 报 评 表
作品题目
什么是周长
作品类别
□论文 □教案 □课件 □优质课 □√其他(说课稿)
作者姓名
廖宇芬
民 族
汉 根据教材的编者意图,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
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难点为: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和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这一概念,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动机。所以在课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动、画”为一体的优势,先创设生动有趣的蚂蚁赛跑的情境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4 -
(2)理论参和,促知识的形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理论活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和,让他们在活动中感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我是这样处理的:
1、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探究”是新课改中的一个主题词。这节课中我让学惹事先准备好皮尺、绳子、彩色笔等,让他们亲身经历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详细的理论活动,通过手动,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积累感性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进而突出重点,打破难点。
2、合作交流学习,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主要学等和谐的气氛中探究新知,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进步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所以在量头围和腰围时,我先引导他们小组讨论:选什么工具量,怎样量?确定方案以后再进展,特别在难点之处让他们先交流,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再通过实际操作和师生的共同讨论得以解决。
- 6 -
3、让同学们贴进生活,感受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的实物的周长,如:黑板,桌面,数学书的封面……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较好实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建构了探究学习的根本教学形式即:情境导入,初步感知;理论操作,建立表象;实际应用,培养才能;理论活动,知识外延;归纳总结,完善自我。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我先用故事导入:今天,蚂蚁王国里好热闹,原来是蚂蚁在进展一场跑步比赛,比赛的规那么是:哪只小蚂蚁能沿着树叶边线跑完一周就能顺利通过。我们去看看,为它们喊加油助威吧!
我先演示三只蚂蚁比赛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说说它们是怎样跑的?接着我再提问学生:你认为哪只蚂蚁能顺利通过呢?为什么①号蚂蚁和②号蚂蚁都犯规呢?结合比赛规那么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只有沿边线跑完一圈才是周长。故事形式的出现更能适宜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7 -
在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根底上,再用动画演示一只飞行的小鸟,停下来以后,用动画出示描边线的过程,然后小鸟再飞走,只剩下刚刚描出的外形,这就是小鸟图形的周长。
那么什么是周长呢?这里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共同概括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动手理论,自主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加上本节课是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只有借助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和领会周长的含义,所以我设计了描一描 找一找 摸一摸 量一量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首先是让全体学生描出书上这两片树叶的周长,刚开场描可能有部分同学出现描过头或者不到的情况,所以我加以指导,强调必须从起点开场,又回到起点那里完毕。并让一个同学上来示范描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一样的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接着请学生用彩色笔描出书上这三幅图的周长。有了前面的根底,前两幅图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把重点放在第三幅图上,因为描汽车图形的周长是难点,往往很多同学会把里面的车轮或其它线都描上了,为了打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然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结果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出示准备好的汽车图片,在黑板上描出它的周长,再把小车拿走,,通过尝试,讨论,直观,演示的几个步骤,使学生进一步
什么是周长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