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融合与冲突.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6年第2期(总第33期),《刮痧》中的中美文化融合与冲突李宗菊(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71)[摘要]电影《刮痧》演绎了中国移民在美国这里传统中医疗法“刮痧”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因其类型性而成为人们在处理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所引据的范例。文章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解析中美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刮痧》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引导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正视矛盾与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刮痧;跨文化交际;冲突与融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6)02-0171-03[收稿日期]2016-01-10[作者简介]李宗菊,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一、电影《刮痧》中关于中美文化融合的体现(一)关于“美国梦”几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怀揣着“美国梦”来到美洲大陆,希望能在美国实现世界人民所瞩目的“美国梦”。詹姆斯·亚当斯曾在《美国史诗》中对“美国梦”如此定义:“不论家世和背景,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机会能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1]影片中的许大同正是“美国梦”的追寻者之一。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行业年度颁奖大会。在会上,获得最佳设计大奖的许大同激动而骄傲地告诉在场的众多美国同事、朋友: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此时此刻,许大同作为优秀移民的代表道出大家的共同心声:虽然我是移民,虽然我白手起家,我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创意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对此,在场的美国人一样感同身受,他们接纳这位中国移民的“美国梦”,并由衷地为他高兴,因为所有持有“美国梦”的美国人也一样赞同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毫无疑问,在这一点上,《刮痧》的这一情节恰如其分地表达中美文化中关于“美国梦”的融合。(二)关于英语语言影片中的新移民许大同一家,为了尽快融入美国社会可谓下了一番功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关于语言的使用。为了让儿子丹尼斯能够真正浸润在英语环境下,以便孩子能更快地融入美国文化,也为了孩子能申请到好的学校,一家人约定只要孩子在场家人的交流就得说英语,即使是与不通英文的大同父亲一起吃饭,大同夫妇也得用英语交谈。因此,丹尼斯从小便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为了让儿子丹尼斯能够在英语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能融入美国社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与人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不能自如地使用英语,那么丹尼斯就不会百分百融入美国社会,对此,许大同夫妇显然有着强烈的共识。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得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这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阶段对英语的学习要求便可获知。而人们若要去美能力有相关要求。以此来看,中美文化的融合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上得到一致性的体现。二、电影《刮痧》中关于中美文化冲突的体现(一)关于文化定式和民族中心主义—171—文化定式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成员对其他民族或国

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融合与冲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59 MB
  • 时间2016-1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