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项目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是调理帅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及穴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体质确立相应的调理原则,选用适当的穴位及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部位】在两鼻孔处
【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
【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
【主治】发汗、通气、鼻塞、流涕2、水底捞月:
【部位】在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辅手握持小儿左手四指,在以右手食、中指固定其拇指,然后用自小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处,在转入内劳宫为一遍。亦可将冷水滴入小儿左手掌心,以拇指或中指端旋推,边推边吹凉气。推30-50遍。
【功效】性寒凉,有退热之功。
【主治】发热、高热实证。
3、打马过天河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弹打至尺泽穴。10-12次。
【功效】活热、通经、行气。
【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高热等)4、总收法
【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功效】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
【主治】感冒、上肢痹痈。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以特定穴为主,有“小儿白脉汇聚于两掌”之说。按部位分为:头面部、手部、上肢部,以点、线、面为主。
1、开天门部位: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双拇指指腹交替推之,由眉心推至前发际为正推。反向为反推。
功效:正推能开窍醒神,反推能宁心安神主治:正推治头晕、头痈、头昏、嗜睡等;反推治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等。
2、揉太阴、太阳部位:两眉外梢后陷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
操作:双拇指指腹揉两侧太阴、太阳穴。
功效: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无汗、表虚自汗,易外感,汗出过多。
3、分推坎宫部位:在两眉上直对瞳子,自内眉梢至外眉梢成一条直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功用:发汗解表,醒脑,镇惊,安神。4、揉耳后高骨部位: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父界处功效:疏风解表,止头痈,兼安神除烦5、脾穴部位:拇指饶侧赤白肉际由指端至指根。直指端为活脾。
主治:外感发热,头痈,小儿惊症。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主治:外感发热,头痈,神昏烦躁,屈指由指端至指根为补脾,直指由指根
功效:补能健脾壮气血、燥湿止泻;活能活热利湿、健脾止痢。
主治:补脾用于虚寒泄(痢)不思饮食、腹胀、呕逆,慢惊风,肌岫,异嗜食物、四肢不温,流口涎,贫血一切虚寒证。
活脾用于湿热泻(痢)便秘腹胀厌食呕吐痰热咳嗽一切实热证。
6、胃穴部位: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处,拇指根至腕横纹操作:由腕横纹推至拇指根(只活不补)功效:活胃热、降逆主治:呕吐、厌食、腹胀、口气臭秽、消谷善饥等7、肝穴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操作: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只请不补)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呕逆、便秘、泄泻等。
8、心穴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操作:指根推至指端功效:活心火、补气血、利尿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小便短赤。
9、肺穴部位:无名指面,指根至指端操作:推法,活肺由指根推至指端;补肺由指端推至指根功效:活肺能宣肺解表、止咳化痰;补肺能益气主治:活肺,用于外感发热、咳嗽痰多、便秘等;补肺用于少气懒言、咳声无力、自汗、易外感等。
10、肾穴部位:小指指面,由指端至指根操作:推法,指端推至指根或指根推至指端功效:指端推至指根为补肾阴,能培补元阴、能制五脏之热;指根推至指端为补肾阳,能培补元阳、能制五脏之寒。
主治:补肾阴,能制五脏之热,治他脏热证、遗尿、虚火牙疼、先天不足;补肾阳,能制五脏之寒。
11、小天心部位: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交会处操作:揉、捣、掐功效:揉能安神定惊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慢惊风;捣能活热明目主治:眼疾;掐能通窍散结(常常配合神门一起用于安神定惊)主治:急惊风、昏睡、倦怠。
12、分阴阳部位:小天心两侧,尺侧为阴,饶侧为阳。
操作:两拇指分推或单拇指推功效:分配阴阳,调和五脏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虚实证13、合阴阳部位:小天心两侧,尺侧为阴,饶侧为阳。
操作:单手拇食指合推之。
功效:行痰化结化湿主治:痰涎壅盛、泄邪(寒湿或湿热)14、内八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组成,与自然界的天、水、山、$、风、火、地、沼泽相应,与人体的肺、肾、胃、胆、肝、心、脾、肠相合。
部位: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画圆,圆弧线上平均分成8份即是。
功效:脏腑一切寒热证主治:顺运是指由乾宫经坎、艮宫至兑宫,治寒,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逆运是指由艮宫经坎、乾宫至震宫,治热,降胃气
小儿推拿培训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