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颅骨和面颅骨
组织结构:
脑颅骨和面颅骨是构成面的基本框架,它们共有23块(听小骨未包括在内)。 脑颅骨共8块,其中成对的为顶骨、颗骨,不成对的为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它们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骨共巧块,成对闰管,纹状管也较短。分泌物以粘液为主。
功能特点:
唾液的70%由下颌下腺分泌,25%由腮腺分泌,5%由舌下腺分泌。唾液中的水和粘液起润滑口腔作用,唾液淀粉酶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唾液腺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IgA与腺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泌片结合,形成分泌性IgA,随唾液排入口腔,具有免疫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
老师容易得咽炎比不是职业病,而是上课时常喝水引起的。喝水后,由唾液在咽喉部位形成的保护膜没了,细胞充分暴露在外面,故易引发咽炎。
正确方法:口渴时,轻咬舌尖,刺激舌下腺分泌唾液。唾液中既含有水分,能湿润喉咙,也能在咽喉处形成保护膜。
淋巴结
组织结构: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不断经过的淋巴器官,为大小不等的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呈豆形),直径约2~25mm,质软色灰红。其隆凸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进入,而其凹陷侧称淋巴结门,有1~2条输出淋巴管及血管和神经出入。淋巴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在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在体腔内多沿血管干排列或多位于器官门的附近。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由皮质(浅皮质、深皮质、皮质淋巴窦)、髓质(髓索、髓窦)、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构成。
分布: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当淋巴结肿大时,可摸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
功能特点:
淋巴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淋巴结肿大是指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在发生炎症时,因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而肿大而可以用手触明显触及,常伴有疼痛的症状。
联系生活实际:
淋巴结肿大发病原因较多,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感染,细菌随淋巴液经过淋巴结时,可相应地引起淋巴结群的肿大和疼痛。如在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表示口腔内有病变。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脾
结构特点:
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位于腺胃右侧,呈不正的球形,呈暗红色,质软而脆,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肉眼观看脾的切面,~。这些灰色小结节称为白髓。其余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白髓与红髓之间的区域叫做边缘带。白髓是包围在中央动脉外面的淋巴组织,是淋巴细胞的居住地,也是脾脏产生淋巴细胞的主要基地。红髓分布在白髓周围,由血窦和脾索组成,占脾脏的大部分。血窦是红髓内的不规则裂隙,与脾内血量有关。脾索是血窦之间的组织,由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构成网眼与静脉窦壁相连形成支架,其间
组织结构与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