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16S rDNA技术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主讲人:李新琼
一、细菌基因组的提取
细菌基因组提取的主要方案包括:
1、水煮模板;
2、CTAB/NaCl 法;
3、盐析法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细菌16S rDNA技术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主讲人:李新琼
一、细菌基因组的提取
细菌基因组提取的主要方案包括:
1、水煮模板;
2、CTAB/NaCl 法;
3、盐析法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此法操作简便, 可在短时间内在试管中获得数百万个特异的目的DNA序列的拷贝,PCR技术虽然问世仅数年时间, 但它已迅速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生物技术发展的一次革命,目前它在分子克隆, 目的基础检测,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法医学,考古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16S rDNA 的PCR扩增
1、PCR实验原理
PCR技术实际上是模拟体内DNA合成过程,是在模板DNA, 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反应,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DNA结合的特异性。 反应分三步:①变性(denaturation);②退火(annealing);③延伸(ex tension)。
变性( denaturation):
模板DNA经加热至95 ℃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 DNA双链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退火(annealling):
将下降至适宜温度(一般较Tm低5℃),引物与变性的DNA单链(模板)在碱基互补的基础上形成引物-模板杂交双链。由于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远远大于模板DNA浓度,且引物结构简单,这极大地限制了变性后模板DNA单链之间的互补结合。
延伸(extension):
将温度上升至在70℃左右时,Taq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从 5’向3’端 DNA链延伸反应,随着4种dNTP(包括dATP、dTTP、dGTP、dCTP)的掺入,合成新的DNA互补链。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的原理
2、 16SrDNA的核酸序列
16SrDAN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rRNA(16SrRNA)的基因,是细菌分类学研究中最常用、最有用的“分子钟”。
16SrRNA的序列高度保守,可精确指示细菌之间的亲缘关系,16SrRNA的大小为1500bp左右,所含信息能反映生物界进化关系,易操作,适用于各级分类单元。
目前常用的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上的16SrRNA基因的直接测序法,方便快捷。
较之5S 和23SrDNA等看家基因而异,它具有分子大小适中,突变率小等优点,素有“细菌化石”之称。
其序列包含10个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和与之相同的11个恒定区(constant region),可变区因细菌而异,且变异程度与细菌的系统发育密切相关。
注:V1、V2、V3、V4、V5、V6、V7、V8、V9为可变区位置。F27、R534,F357、R926,F968、R1492为三对扩增引物。核苷酸序列及其位置是以大肠埃希菌为参考序列。
DNA模板
引物
耐热聚合酶反应缓冲液
dNTP
含Mg2+
3、PCR反应体系
1、DNA模板:反应中DNA量在50ng~200ng左右。且DNA纯度较高, 以增加反应特异性。
2、dNTP:反应体系中达100μM~200μM。
3、Mg2+:Mg2+,浓度太低Taq酶活力降低;太高反应特异性降低。
4、引物:根据目的基因两侧特定序列设计。引物约20碱基左右;G+C含量在40%-70%之间;引物内部不能有回该序列;引物3’端不能互补。
5、Taq酶:它是从嗜热杆菌中提取的耐热性DNA聚合酶,在95℃时30分钟还有50%活力。
4、PCR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及含量
PCR法的操作过程
Step 1: DNA热变性
Step 2: 引物退火
Step 3: 引物延伸
例如:艾伯特埃希菌16S rDNA扩增
引物为通用引物: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 1429R: 5-GGTTACCTTGTTACGACTT-3
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四、DNA测序及比对
1、用DNA 纯化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并送至测序公司进行序列测定。
2、将测序得到的16S DNA的序列在NCBI进行blast比对,选择与比对序列高度相似的菌株。
3、将选择的序列与测序的序列用MEGA软件构建菌株进化树。
4.
16SrDNA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