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21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一块的雪块。
更糟的是,冰川融化将给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下印度和中国的居民带来影响。一方面是山川地貌改变;另一方面,大量冰川融水在当地形成大型湖泊,并形成潜在的洪水威胁。联合国的调查显示,在喜马拉雅地区约9000个冰川湖泊中,有200多个存在爆发洪水的危险。科学家们估计,今天洪水的威力比1985年造成灾难的洪水大20倍。
彼得·希拉里说:“我曾亲眼看到冰川湖水冲破堤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那场景就像一颗爆炸的原子弹,摧毁了一切。今天,不幸的是,我们可能面临的洪水破坏力是过去根本不能相比的。〞
会议成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开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当的义务,具体问题表达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这些国家容许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根底进行削减。承当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置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这些国家不承当具体削减义务,但承当为开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不承当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开展,可以接受兴旺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3
京都议定书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21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到达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到达,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到达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哥本哈根协议?
会议达成无约束力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潘基文当天发表了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话。他说,过去的两天令人“筋疲力尽〞。我们进行的讨论“时而有戏剧性,时而非常热烈〞。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那么,就兴旺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开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潘基文说,他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本次会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他表示,过去十三天的谈判相当复杂,进展相当艰难。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二0一0年实现这一点。
本届气候变化大会于十二月七日到十九日在哥本哈根召开,比原方案晚一天闭幕。会议的最终阶段为领导人会议,于十八日起举行,约一百三十国领导人与会,被联合国官员形容为“历史盛事〞。
环境意义
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
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21年 ?京都议定书?第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