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李青春城市气象灾害是指城市的特殊天气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灾害现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的新建和扩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城市环境与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城市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表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财产密集,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其受灾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大;城市更易发生与气象灾害有关的次生灾害(火灾、空气污染及传染病流行等);城市的一些公共设施有可能成为新灾源。我们只有认清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必要的防御对策,才能减轻城市气象灾害。城市面临的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城市暴雨洪涝是重要的气象灾害,在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区,热岛环流有利于城市上空的热对流发展,易于引起暴雨出现。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使城市部分降水量的相对郊区有所增加。暴雨对城市安全的产生威胁。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某些问题,暴雨导致洪水能冲毁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中断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等。城市特定的下垫面,汛期如果遇到暴雨、连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使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大量物资被浸泡受损,企业停产等。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逐步扩大,部分城市城区短时间内出现降雨80~100毫米,就会出现多处局部洪涝。以北京为例,1996年7月21日北京城区降雨60~100毫米,造成43处渍涝,造成机场高速公路交通中断,延误航班(乘客不能按时到达机场)的事件。如果暴雨同时伴有大风,则不仅交通局部中断,还可能会造成停电事故。2004年7月10日下午15~21时北京地区遭遇了一场10年不遇的局地大暴雨天气。10日下午16时到22时,城八区平均降水量超过70毫米,主城区降雨量最大,自动站观测记录显示,最大降水量达110毫米以上。暴雨造成城区房屋倒塌、人员受伤、部分地区严重积水,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内城区道路积水严重。北京市区有41处路段发生交通拥堵,21个路段严重拥堵,尤其是本市主要干线的立交桥下,由于瞬间积水严重,有的立交桥下积水甚至深达2米,至少8处立交桥行车瘫痪,表现了城市化的交通设施建设布局和结构放大和衍生灾害的典型特征。城市热害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绿地减少,使城市高温现象越来越突出,这种灾害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城市供水、供电紧张,并加剧城市光化学污染,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北京为例,1996年夏季酷热,北京至少三个小区千余户居民连续发生停电8小时以上的事故。1997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持续20多天高温天气,北京日供电量高达476万KV,城区电网超载32万KV,不得不请求华北电网全力确保京城供电。1999年夏季遭遇百年罕见炎热,始于6月24日的35℃以上的高温持续达10天,最高达39℃,打破北京110年来的记录。随着气温升高,用电负荷一路攀升,不断突破用电记录。2000年夏季的高温创189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7月份高于35℃的天气达15天。用电负荷猛增,使北京市的电网承受了历史最高负荷。持续高温天气,单位、市民大量使用制冷设备,城市供电供水系统长时间超负荷用电,使停电事故增加,对重要会议、医院手术、市民生活及社会稳定等,均有很大影响。高温引起的供电事故严重影响了城市安全、稳定和居民的生活。对现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