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语言——母语
①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第一个语言往往是他的母语。特殊情况下,第一语言不一定就是母语。
,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语义文化常常和词汇教学结合在
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那么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和功能意念的教学和语用规那么的的教学结合在一起。
输入假说:克拉申。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并让输入多少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用“i+1〞表示。“i〞代表学。“i+1〞那么是下一阶段应到达的语言结构的水平,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克拉申强调听力理解的重要性。
教师的语言: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到达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有三大特点:一是慢,二是简化,三是详细化。
先语后文:指先进行口语和听说的教学,后进行汉字和书面语读写的教学,把口语和汉字的教学分开。
语文并进:指口语听说教学与识字读写教学同步。
流派
时间
地点
代表人物
语言学根底
心理学根底
代表性教材
语法翻译法
〔传统法,古典法〕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德国
[德]
奥伦多夫
历史比拟语言学
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哲学家沃尔夫
直接法
〔改革法,自然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欧,主要是德国和法国
菲埃托,
贝力子
语音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
[英]艾克斯利?根底英语?
听说法
〔句型法,结构法〕
20世纪40年代
美国
布龙菲尔德
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英语900句?
视听法
〔圣克卢法,
整体结构法〕
50年代
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
古布里纳古根汉
结构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新概念英语?
认知法
〔认知—符号法,现代语法翻译法〕
60年代
美国
卡鲁尔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乔姆斯基〕
认知心理学
交际法
〔交际语言教学〕
70年代
西欧共同体,中心是英国
威尔金〔创始人〕,
亚历山大
社会语言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跟我学?
心理学的开展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
冯特〔奠基人〕,
铁欣纳
研究直接经验
相互对立
机能主义
詹姆士〔创始人〕,
杜威
研究意识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学派〕
[德国]韦特海默等
研究整体
对视听法有一定影响
行为主义
[美]华生〔创始人〕,
斯金纳
刺激—反响模式
成为听说法,视听法,程序教学法等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理论根底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创始人〕
无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
[美]奈赛尔
?认知心理学?
认知法教学流派的
最新对外汉语概论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