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1
目 录
1 总则 1
规划目的 1声污染防治方案
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
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可行性分析
3
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确定任务
当地政府或政府授权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经验的单位编制环境保护规划,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编制规划各方责任、要求、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等。
调查、收集资料
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规划,以及农业、林业、能源、水利、矿产、渔业等行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应对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生态敏感地区及海洋、核与辐射进行专门调查或监测。
编制规划大纲
按照本规划导则第5条的有关要求编制规划大纲。
规划大纲论证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大纲进行论证或征询专家意见。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论证意见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后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编制规划
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编制规划,内容见本规划导则第3条“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审查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论证后的规划大纲组织对规划进行审查,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4
规划批准、实施
规划报批稿,经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人大或人民政府批准,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 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论
说明规划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
规划区域概况
介绍规划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情况,分析规划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及资源能源消耗,概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城市区位和发展定位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环境压力分析
对规划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主要包括环境特征调查、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污染现状调查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环境污染破坏的效应调查、环境保护措施效益分析、环境管理现状调查评价等,说明环境保护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实施规划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预测与规划目标
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对规划区环境随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而变化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主要包括资源需求预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资源承载力分析、生态变化趋势分析等,并对预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及其指标体系。
5
生态及环境功能分区
依据区域环境特征,以服从区域总体规划,满足区域功能需求为原则,根据土地、水、大气、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目前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结合区域其它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分区(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各功能区应合理布局,对在各功能区内的开发、建设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
环境容量测算与分析
根据规划区目标年环境目标、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计算大气、水各功能区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允许环境容量),结合目标年规划区内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计算各功能区大气、水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计算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足迹分析评价。
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以发展循环型工业体系、建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结合规划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环境特征,制定规划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应包括规划区生态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基于环境容量和功能区保护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以及具有规划区特点的保障措施,如产业准入制度、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等。
大气环境保护方案
6
以大气污染物的削减量为依据,考虑污染源的治理现状、治理潜力和技术可行性,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工程方案;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合理控制污染源分布;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尾气清洁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出制定相应优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