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4、 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5、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6、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7、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诞生以后个体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高级,它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8、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限制的。
9、眼球的结构 书81页图
10、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缘由:睫状体舒缩,调整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楚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11、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1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3、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听觉感受器:耳蜗 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
14、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 甜:舌尖 咸:舌尖 苦:舌根
15、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
另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16、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17、 耳的结构:
18、假如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实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
19: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分
19、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整作用的物质。
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
2022年初一生物知识点大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