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体育计划”带来的改变
——谈运动与学习的关系
叶海辉
2016年10月8日
奥运结束了,但是留下让我们思考的却有很多,而对于在校的中学生来说,这份体育精神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合理利用的呀。
感“零时体育计划”带来的改变
——谈运动与学习的关系
叶海辉
2016年10月8日
奥运结束了,但是留下让我们思考的却有很多,而对于在校的中学生来说,这份体育精神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合理利用的呀。
感谢您的关注!
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评价?
体育运动会影响学习,不运动可节省体力念书。
学习时间宝贵,还是不要运动了吧 。
这节课外体育活动课改上文化课 。
偏才
一胖一瘦,畸形发展
“学习是让生命更有意义”
“体育是一生之本”
运动和学习,
真的是鱼和熊掌吗?
“零时体育计划”带来的改变
要求:运动后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 (运动适宜心率公式为“心率(次/分)= 180-年龄(岁)”
零时体 育计划:
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点到校,跑步、做运动。
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上或下午第八节时上,结果发现上午那一组的学习比较好,好到两倍以上。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但是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一学期下来,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减少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
这些数据开始让美国的父母看到运动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的帮助,就不再反对零时体育计划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运动。现在美国已有很多州在推动这个零时体能运动。
研究者也发现在斯坦福成就测验中,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的67%,英文胜过全体的45%。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合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看到运动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好处,学校体育课节数不但不该减少,还应该增加才对,我们应该让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来提升他的体能与学习效果。
金华市浦阳二小“零时体育计划”学生们玩嗨了!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运动跟情绪有关。运动可以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打完球的人情绪都很亢奋,不会忧郁。
剥夺运动就是剥夺成长
实验者用老鼠来探究原因,发现运动时氧的大量消耗会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这个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数量,使肌肉可以运动得更久。
大脑也是一样,血液流动得越快,就能运送越多的带氧血红素到细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储存更多的记忆。
剥夺运动就是剥夺成长
有个实验研究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比较好。大学生参加运动计划后,学业成绩也上升了。连50岁的中年人在参加四个月的走路计划后,心智的表现也比四个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个实验对象是65岁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从研究结果看来,每个学生都得运动,初(高)三学生更需要每天运动。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进去书;另一方面增加大脑血液的流动,促进海马回神经(主要负责记忆和学忆,读书才有效。运动不但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对学习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种运动。
两个极端
沉溺于体育活动,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伏案苦读 ,远离体育锻炼
(学习要全神贯注,玩的时候痛快玩 )
通过调查和分析,建议课余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如下:
一、课余体育方面:
,课间操时间,傍晚。
。
。
。
二、文化学习方面:
,集中注意力学习。
,适当放松。
,下课尽量多活动,不宜过累。
我们如何做呢?
清华大学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当前国人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累。累了需要休息,由搜狐网发起的一项8000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下班回家玩游戏、周末蒙头睡懒觉、节假日参加“急行军”式的旅行团
零时体育计划”带来的改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