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doc-1- 咸阳市秦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 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理清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对于我区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西部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实力秦都、魅力秦都、活力秦都”这一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强力扩张经济总量, 统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区域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至“十一五”末,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是“十五”末的 倍, 年均增长 %;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41914 元,是“十五”末的 2倍。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 亿元,是“十五”末的 倍, 年均增长 %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是“十五”末的 倍, 年均增长 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0648 元,较“十五”末净-2- 增 11438 元,年均增长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34 元, 较“十五”末净增 3099 元,年均增长 % 。三次产业结构达到5∶ 57∶ 38 。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市第一, 2009 年在全省 24 个市辖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八位,荣获争先进位奖。-3- (二)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项目 773 个, 合同引进资金 392 亿元,到位资金 138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倍。先后引进了投资 亿元的子午线轮胎、 28 亿元的彩虹玻璃基板、 23 亿元的西电工业园、 亿元的风电设备制造、 16. 3 -4- 亿元的多晶硅铸锭、 16 亿元的钢管钢绳厂迁扩建等一批 10 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2006 — 2010 年连续五年荣获全市招商引资一等奖, 2009 年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区。五年累计新建重点项目 180 个,完成投资 亿元,是计划投资的 倍。子午线轮胎一期、钢管钢绳厂迁扩建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 海泉湾温泉世界、统一广场地下商城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 统一大道、银武高速咸阳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七里铺新社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十一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810 亿元,是“十五”的 倍。(三)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规划建设的沣东、钓台、上林苑和秦都科技产业基地四大工业园初具规模,共入驻项目 78 个, 总投资达 200 亿元。五年共实施彩虹光伏玻璃、重型汽车技术改造等工业技改项目 140 个,完成投资 亿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 141 户, -5- 规模工业产值从 亿元增加到 亿元, 均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有余。(四) 商贸服务业不断繁荣。出台了《加快商贸街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 建成了团结路电子通讯、玉泉东路休闲购物、人民西路家居建材、秦皇中路金融商务四条商贸特色街, 新嘉惠购物广场、王朝轩酒店、中华商城等开业运营, 咸阳国际财富中心、世茂城市综合体、海泉湾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陆续开工。截至“十一五”末,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亿元,是“十五”末的 倍,年均增长 % 。(五)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先后实施了沈家南村、铁嘴村、河头堡、北安村等城中村拆迁改造,完成了南槐、小章、沣赵、七里铺、南北上召等整村拆迁,拆迁面积之大、涉及群众之多, 是我区乃至全市前所未有的。对玉泉西路、渭阳西路等 20 多条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休闲广场, 城市建成区从 38 平方公里扩展到 45 平方公里。配合实施咸阳湖两侧生态景观带建设, 建成了沣河城市绿林, 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 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平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 95% 以上,集中供热率达到 70% 以上。成功实现了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目标, 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农村建设, 在全省首家设立了“农民节”, 建成了北槐、大魏等一批新农村-6- 建设示范村。积极实施“三千三万”工程,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建市级以上“一乡一业”示范镇 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29个, 创出了秦都酥梨、“莽塬红”红
秦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