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仍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常常会有棘手的突
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仍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一直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历和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历,到经历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但凡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开展。爱是教育的根底,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得意;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到达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的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久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一生负责,所以老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得意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和众不同的群体,老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心,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安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开展提供帮助和效劳,我们要给和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存在身上的,深化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迫性”,分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老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
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