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编辑学报》主编、GB/T 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起草专家 陈浩元
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GB/T 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GB/T 7714—1987。该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90 和ISO 690-2,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它是专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1 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
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众多文献做了论述[1-6],本文简要归纳如下:
1) 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
2) 精练文字, 缩短篇幅;
3) 便于编辑和审稿人评价论著水平;
4) 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5) 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做出客观评价;
6) 促进科学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2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国标给出了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2种著录体系,文献[7]对此做过较详细的介绍。鉴于我国的出版物绝大多数采用顺序编码制,本文主要对其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3)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4)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示例:张××[4]15-17……; 张××[4]55……; 张××[4]101-105…….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文页码则放在“( )”外的上角标处。
示例: ……(张××, 2005)15-17; 张××(2005) 55……; ……(张××,2005)101-105 .
文献表著录使用的符号
国标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 )、[ ]、/、- 除外),各篇文献序号可用方括号(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的每条文献的第一个著录项目(如主要责任者等)前不用任何标志符号)。
规定的标志符号如下:
. 用于题名项、析出文献题名项、其他责任者、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版本项 、出版项、出处项、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获取和访问路径以及著者-出版年制中的出版年前。每条文献的结尾可用“.”号。
: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的页码、专利国别前。
, 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等”或“译”字样、出版年、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年或卷号、专利号、科技报告号前。
; 用于期刊后续的年卷期标志与页码、同一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前。
∥ 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
( ) 用于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或修改日期以及非公历纪年。
[ ] 用于文献序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