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县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县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doc县 2006 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现状我县位于皖南山区东北部,境内多花岗岩体,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据省地质调查院的调查,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在庙首镇、版书乡、孙村乡、云乐乡、俞村乡、白地镇等地,空间分布上呈条带状展布。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 1996 年以来,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死亡 7人,受伤 2 人,房屋被毁 630 间,农田被毁近 100 亩,潜在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 1500 人, 直接经济损失 3170 万元,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为 4500 万元。我县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对村民危害性不大,对村民构成危害性较大的各类地质灾害点有 17处(见附件 2)。 2005 年我县地质灾害点总体稳定,白杨岭滑坡受 6月25日暴雨诱发发生小规模的塌方,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然存在不稳定状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白地镇—版书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南部丘陵至中部山区,空间分布基本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一致,是我县地质灾害点密度最高的区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 41处,其中滑坡 7处,泥石流 1处,地面塌陷 2处,不稳定斜坡 31处。该重点防治区面积为 ,占全县总面积的 。 2、云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云乐乡以及俞村乡北部部分地区,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该区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26处,呈条带状密集分布,其中崩塌 1处,泥石流 3处,滑坡 9处,崩塌滑坡隐患点 13处。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 ,占全县总面积约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庙首—蔡家桥—旌阳镇次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中、西部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庙首镇、孙村乡、蔡家桥镇、旌阳镇及白地镇、云乐乡和俞村乡的部分地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 ,占全县总面积的 。该区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共有 106 处。其中:滑坡 3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 1处,崩塌滑坡隐患点 64处,规模均为小型。(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县城西北部和东部,覆盖兴隆乡、三溪镇、俞村乡,分布面积 , 占全县总面积约 。 1、兴隆—三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西北部的兴隆乡和三溪镇境内, 近东西向展布,分布面积 ,占全县总面积约 。该区分布有 6处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 2处,崩塌滑坡隐患点 4处,规模均为小型。本区地质灾害的重要防治点为三溪镇霍家桥村(原龙山村)滑坡,该滑坡虽然规模较小,但危害性较大,其防治措施可采用: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适当削方减载、支挡、避让等。 2、俞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东部的俞村乡,分布面积 ,占全县总面积约 。该区有各类地质灾害点 13处,其中滑坡 6处,崩塌滑坡隐患点7处。坡体稳定性较好,同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北部花岗闪长岩构成丘陵地貌,山势平缓,坡度低,坡体稳定,仅在局部切坡地段产生小型滑动,危害性较小。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的内容(一)地质灾害防治

县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库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7-0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