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嵬》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嵬(其二)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掌握这首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和比照的表现手法.
2、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才能,领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个性
马嵬(其二)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掌握这首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和比照的表现手法.
2、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才能,领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个性化考虑的思维才能。
3、情感和态度: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寓诗风格 ,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比照表现手法 .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曾这样描绘杨贵妃的美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时的情形,诗歌是这样表达的:“君王掩面不忍看,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李杨之间的爱情的。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老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朗读,对照注释默读,理解诗意 
3、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 (师生互动)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绫死为背景写作的,哪几句诗写了关于马嵬之变的相关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虎旅传宵柝”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比照,反衬出了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悲的境遇.
2、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嘲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现实的情势是六军哗变,停顿不前不。当年盟誓长生殿的赏心乐事,而今化作一冢荒丘,可谓“乐往哀来,催人心肺”。
颈联在艺术表现手

《马嵬》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