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资料背景
1984年,国外报道了首例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导致HIV感染。此后,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职业暴露危害调查、统计。
本讲稿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资料背景
2002年11及刀片
缝合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常见职业暴露
抽血
抽血:拔出针头时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常见职业暴露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
他人员突然移动时
分离输液器时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分级防护
传染病院和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在诊治传染病病人中,不可避免要近距离接触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性大,必须采用隔离防护措施,才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造成感染的危险。但防护并不是越多越好,科学有效的防护是防止医务人员感染的有力保证。一般可分区分级防护。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分级防护
(一)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
(二)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诊断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鞋套、乳胶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分级防护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三)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密闭式呼吸保护装置等。
分级防护
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防护要求
以下情况要戴手套:
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
接触病人的粘膜和不完整的皮肤;
处理被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
当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
进行有创操作时;
内窥镜检查、侵袭性诊疗、牙科治疗
在接触每位有皮肤破溃病人后都应更换手套;
手套发生撕裂、刺破等破损时应更换手套
以下情况应对手进行保护:
在检查病人和每次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着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冲洗。必要时应在洗手前用消毒剂消毒。
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防护要求
房间:
病人有大量出血可能引起环境污染时或合并肺结核等其他感染时,病人应住隔离房间。
病房内应备有专用清洁用具,拖把须每日清洗,不得移入其他病房。
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标准预防措施
接触前后洗净双手
使用防护服:手套、防护罩服、靴套等
使用专用装备(如听诊器、测血压、温度计等)
眼部防护(眼罩)
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洗手、戴手套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
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 不要直接传递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
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
在床边、小车顶部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不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应立即
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个人防护装备(PPE)穿着顺序
手部卫生(此时人员可穿着白大衣);
戴口罩;
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穿普通隔离衣(后开口隔离衣);
穿鞋套(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戴手套(压住袖口)。
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个人防护装备(PPE)脱卸顺序
拿住护目镜(防护面罩)的前部,摘除护目镜(防护面罩)(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
脱卸手套;
手部卫生(洗手为主);
脱卸隔离衣(解开背带,双手胸前交叉反脱隔离衣,将外层包裹在内);
脱卸帽子(一食指伸入帽子内,摘除帽子);
脱卸鞋套;
手部卫生(洗手为主);
脱卸口罩(此步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