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一、“药王”孙思邈及其《千金方》如果论及隋唐医学成就的话,有一位医学家是最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他的代表作是《千金方》。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据说他活了只要听说有好的药材
,便会不辞辛苦地翻山涉水去采集,有时进入深山老林,有时攀爬悬崖峭壁。但是因为每种药的药性不一样,所以不能放在一起,为了方便药物的采集和归类,孙思邈便做了一个布满口袋的围身,每采到一种药,他就把药放进一个小口袋里,这样不仅不会混淆,而且还便于采集更多的草药。孙思邈的围身里每天都装着采集来的各种草药,有一次他路过一个村庄,忽然听到一声狗叫,只见一个女子躺在地上,嘴里还“哎哟哎哟”地叫个不停。孙思邈走近一看,原来刚刚一只狗把这个女子的腿咬伤了,还流着血呢。孙思邈略一思索,便从围身里抓出一把药草来,碾碎了给这女子敷上,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女子的呼痛声也小了不少。女子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孙思邈的救治之恩。孙思邈就这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采药,并用采来的药救人,每次救人时,他便从围身的口袋里抓出一把药草,所以人们就把这叫“抓药”。渐渐地,许多药铺也仿照孙思邈的办法,将药柜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并在抽屉外写上各种药材的名称,便于取记。直到现在,有人到药店买药,还称“抓药”呢。三、孙思邈首创“阿是穴”在中医腧穴中,孙思邈对阿是穴的创立也功不可没。相传,孙思邈70多岁的时候仍然行医采药,病人有求于他,他从不推辞。有一次,孙大夫正在家里研究草药,突然有个人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说:“大夫,求您救命,我父亲得了重病,现在昏迷不醒了。听闻您的大名,特来相求。”孙思邈一听,赶紧背起药箱往外走,边走边问:“病人在哪里?”来人回答说:“在十几里外的青石村,要走一些山路。”那人说完,看了看孙思邈说:“您年纪大了,能行吗?要不我回去再把我父亲抬过来吧。”孙思邈笑着说:“你放心,我身子骨硬朗着呢,你如果回去抬人,这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误多少工夫呢。”说着便和那人一同直奔青石村。走了好长时间,终于来到了青石村,孙思邈连水都顾不上喝便对病人进行了一番紧急抢救,只听得病人“啊……”的一声苏醒了。病人的家人都很感激孙思邈,那病人的儿子很是激动,说:“您不愧是名医啊,我先前还疑惑路上您一直询问家父的病况和日常饮食,原来是为了更快地救治啊。”病人也很感激孙思邈,便想起身给他道谢,谁知刚想站起来,双腿就像刀割一般地疼,于是不禁失声叫道:“啊,我的腿好疼。”孙思邈连忙扶病人躺下,说:“您清醒过来就好,先不要动,我给您针灸止痛,然后您再服点汤药,保证会很快痊愈。”孙思邈拿出针灸包,在几个有着止
痛作用的穴位上用针,但是病人的疼痛并没有好转。于是孙思邈又选择了其他一些止痛穴位,结果病人还是皱着眉摇头,这时孙思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他想:“所有的止痛穴位我都用了针,但还是不起作用,难道说还有一些穴位在医书上也没有被记载吗?”于是孙思邈边按病人的双腿,边问:“哪儿疼?是这里吗?”起先病人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当孙思邈按到病人膝盖左上方的一个部位时,病人突然大叫道:“啊!是!就是这儿疼。”于是孙思邈立刻在此部位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病人面容顿时舒展,也不叫疼了。病人的家人很好奇,问道:“孙大夫,这是什么穴位啊,这么神
“药王”孙思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