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二)
《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节闻诊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失音是指()
A.发音困难B.声音不清脆C.完全不能发音即是指呼吸微弱,气短而声低。
5.A 分析:此为阳气回复之征。
6.B 分析:郑声表现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为精气大伤之征。7.C 分析:咳声重浊、吐痰清稀色白,兼有鼻塞不通为感受寒邪。
8.A 分析:呕吐声音壮厉,为实证;吐物胶粘色黄或有酸苦,为热证。
9.C 分析:太息即吁气或叹气,多在情志不畅,胸胁不舒时发出。
10.B 分析:消渴病人晚期会散发出似烂苹果气味。
(二)A2型题
1.A 分析:食积胃肠,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故有上述诸症。
2.C 分析:热邪犯肺,肺失清肃,故有上述诸症。
(三)B1型题
1.A 分析:独语表现为自言自语、喋喋不休、首尾不续、见人则止。
2.D 分析: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
3.D 分析:短气表现为呼吸短急、不足以息、数而不连续。
4.B 分析:哮表现为呼吸喘促,喉中痰鸣。
(四)X型题
1.A B C D E 分析:《内经》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无论何脏病变,只要影响到肺,而致肺气上逆,均可致咳。
2.A B D E 分析:呃逆常因饮食匆忙、肝火犯胃、寒邪客胃或胃气衰败等原因引起胃气上逆,冲击横膈而引起。
3.A C D 分析:喘分虚实。实喘多因邪气犯肺而致肺气壅塞、上逆,故可见喘而气粗息涌,仰首目突,惟以呼出为快。
4.A B D E 分析:正常声音表现为发音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等特点。
二、词语解释
1.说话不流畅,含混不清,涩滞不利,词不达意。多为中风先兆,或温病后期真阴灼伤,舌体失养。
2.妊娠后期,出现声音嘶哑,待产后自动恢复。是因胞胎压迫肾经,而肾经上系于咽喉所致。
3.咳声阵发,连连不绝,甚则呕恶咳血,咳末时作一声如鹭鸶样长鸣,称为顿咳,又称"百日咳"。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4.病人吁气或叹气,多在情志不畅,胸胁不舒时发出。
三、填空题
1.听声音、嗅气味
2.心、肺、肾
3.少气4.肠中气体与水液激荡
5.鼻渊6.寒咳
四、简答题
1.答: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其脏腑、形质、禀赋有所差异,故而声音也有高低清浊之不同。老年人声音多低沉浑厚,小儿则声尖清脆;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
2.答: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病机属热扰心神,多为实证。常见于温病邪陷心包或阳明腑实证。郑声表现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病机
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为虚脱之证。
3.答:声音低微,吐势徐缓,吐物呈清水痰涎的,多属虚寒之证。呕吐声音壮厉,吐势猛烈,吐物呈胶粘黄涎,或酸或苦,多为实热之证。
4.答:错语表现为病人语言错乱颠倒,但言后知错而不能自主。多是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5.答:上气是指肺气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呼多吸少,每兼呛咳。可见于痰饮内停胸膈,表现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但坐不得卧;阴虚火旺,火气上逆,则上气兼有咽喉不利;若外感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而水津失布,则上气兼有身肿。
6.答:大便臭秽为热,或过食脂膏油腻,食积难化;有腥气为寒,或有便血。小便黄赤臭浊多为湿热下注,为实;小便清长少味,多为虚寒。
五、论述题
1.答:呼吸与肺肾诸脏及宗气有关,所以通过听呼吸可以了解相关脏腑及宗气的强弱盛衰。正常的呼吸匀畅和缓、声音柔和。表示肺(宗)气充足,脏腑安康。因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而睡眠或安静时则会缓慢,皆属生理变化。病人呼吸如常,是形病而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皆病。外感邪气有余呼吸粗快,多为实热之证。内伤正气不足。呼吸微而慢,多为虚证、寒证。一般而言,气粗为实,气微为虚。但久病肺肾之气欲绝,气粗而断续,为假实证。温病热陷心包,气微而神昏,为假虚证。呼吸困难,气来短促,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绝之危证。病态呼吸的临床表现有喘、哮、上气、少气、短气等的不同。
2.答:临床上常可根据咳嗽的表现及兼症的不同,分辨其寒热虚实
《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