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四节 切 诊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寸口位于( )
2.寸口诊脉法始见于( )
A.《内经》 B.《难
6.主阳热亢盛的脉象有()
C沉弦数脉
是否有疼痛
7.按诊可诊察所按部位的( )
.
()
二、词语解释
、按、寻
三、填空题
.有胃气的脉象特点是()。
.春季的平脉表现为()。
.洪脉的特点为()。
.妇女妊娠脉象为( )。
.( )的脉象为浮紧脉。
.脉来()为牢脉。
.( )脉,主外感风热证。
.数脉不仅可以主热证,()也可表现为数脉。
.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身体进行(),以探测病变的方法。
.麻疹患儿,( ),是发疹先兆。
.按腹部,应手有抵抗感,疼痛拒按者,多属( )。
.肌肤按之没指,凹陷久留,不能随手而起,为()。
四、简答题
.脉诊有何临床意义?
.为什么诊脉可以独取寸口?
.正常脉象的形象如何?
.影响平脉变异的因素有哪些?
.缓脉与迟脉如何区别?
.细脉与濡脉如何区别?
.弦脉的特点及主病如何?
8.结脉与代脉的特点及主病有何不同?
9.相兼脉的主病有何规律?
10.按诊包括哪些具体的方法?
11.怎样辨别水臌与气臌?
12.按俞穴有何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述脉诊的基本原理。
2.简述脉症顺逆与从舍的意义。
3.比较结、代、促三脉的脉象及主病的异同。
4.简述弦数脉与滑数脉的脉象及主病的区别。
5.试述涩脉的脉象、主病及形成原理。
6.简述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试述脘腹部的区位划分及腹部按诊方法。
8.简述如何根据按诊方法辨别疮疡的阴阳属性及是否成脓。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C 分析:腕后桡动脉搏动处称为寸口。
2.A 分析:寸口诊脉法始见于《内经》。
3.B 分析:一般而言,人的右手寸口寸、关、尺三部分别候肺、脾、命门(肾)。
4.C 分析:一般而言,人的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分别候心、肝、肾。
5.A 分析:《内经》提出平旦(清晨)为候脉的最佳时间。
6.C 分析:因小儿寸口短小,不能容纳三指,故诊小儿脉常用 "一指定关法"。
B分析:临床诊脉一般以2—3分钟为宜。
8.B 分析:正常的脉象称为平脉,又叫常脉。
.A 分析:浮脉的特点为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E 分析:濡脉的特点为脉来浮而细软。
.D 分析:实脉的特点为三部举按皆有力。
.B 分析:细脉的特点是脉细如线,但起落应指明显。
13.A 分析:紧脉的主病为寒证、痛证、宿食。
14.D 分析:洪脉单主阳热亢盛。
15.C 分析:弦主肝病,细为阴血不足。故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
16.B 分析: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17.A 分析:心下或胃脘满痛,按之坚硬而痛,称心下痞。
18.E 分析:小儿手心发热,多属积食。
19.C 分析: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多为热厥,即真热假寒。
E分析:瘤为有形之物,肿块坚硬疼痛,推之不移,长久不散。
(二)A2型题
.C 分析:蛔虫患者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按之有块,呈条索筋结状,有移动感。
分析:肠痈患者右下腹疼痛,多从上腹部转移而来,按之疼痛不甚,突然放手疼 痛加剧。
.A 分析:阳证疮疡高突,红肿灼痛,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为有脓之征。
.B 分析:病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吐痰清稀,头身疼痛不适,为外感风寒,故脉浮 紧。
. C 分析:病人脉来疾急,至数不清,烦燥不宁,汗出如珠而粘,手足尚温,目眶深 陷,为亡阴之象。
.D 分析:病人脉象沉弦,在期门穴有压痛,伴有厌食腹胀,大便不调,为肝病。
(三) B1型题
分析:代脉的特点为脉来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C 分析:结脉的特点为脉来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A 分析:凡痰饮、食积等均可表现为滑脉。
.D 分析:凡脾虚或有湿困,均可表现为濡脉。
.A 分析:濡脉的特点为浮而细软。
.C 分析:因为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致使脉道拘急而见脉形端直以长,挺然指下, 如按琴弦。这是弦脉的特征。
.C 分析:表热之证,初按肌肤较热,久按则热减。
.B 分析:胸腹灼热为真热之征,四肢厥冷为假寒之象。
(四)X型题
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