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答案编辑
真愁淫 2009-01-07 12:13
6 0
儿童内热多为脾胃积热、阴虚内热型两种。脾胃积热的患儿常时时自汗出以四肢较为明显、口渴欲饮但饮水不多、大便秘结、口气重、消瘦等,治疗宜以清热通便、透热外出为法,常有便通则盗汗止之效;阴虚内热型的患儿,由于长期盗汗,体内津液耗损过多而出现阴虚现象,证见:唇干舌红、手足心热、大便干呈粒状,治疗宜清热养阴,虚热内清,其汗也自然收止。至于盗汗的患儿经常感冒,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其感冒多数由于睡觉时出汗踢被而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是有区别的。
如果有盗汗儿童,家长切忌滥用补品,应调整饮食,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腻不化的食物,如油饼、炸羊肉串、烤鸭,膨化食品等;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干姜、胡椒、羊肉、狗肉及肥肉等也在忌口范围。应该给孩子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水果、蔬菜应多吃,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维生素多的果类。
调整饮食后盗汗仍未好转的,就要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查查病因了。
盗汗的宝宝别乱补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矜贵,打几个喷嚏,多出点汗,家长就紧张得不得了,觉得孩子不知是不是又病了。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罗笑容说,在夏季,儿童夜里出汗的情况不少,这让家长很紧张,以为孩子丢失了营养,身体虚,希望医生开些药给孩子补补。其实,孩子出汗是件好事,不用怕。
正常的流汗,可以调节身体的内部温度。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健全,在炎热的环境下,当人体体温上升时,身体就会藉增加排汗及呼吸次数以散热,降低体温。另外,流汗还可以帮助孩子排泄新陈代谢的废物,同时也润滑了皮肤。孩子刚睡下,在颈、背处有汗流出,一个小时以后会停止。
不过,如果孩子整晚都流汗,这可能就有问题了。盗汗就是睡熟后流汗,中医认为盗汗多因表虚不固、气阴虚热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
表虚不固的特点是: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患儿神倦无力、精神很差、舌质淡、舌苔薄白。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药,如玉屏风散。家长可以用北芪、瘦肉、淮山、莲子煲汤给孩子喝。
气阴虚弱的特点是:以盗汗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较多,病儿消瘦、口干、精神萎靡不振、哭声无力、舌质淡舌苔少。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药,如"生脉散”或"生脉饮”,治疗因气阴虚弱所致盗汗。
贴心提示
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不属于热的,多表现为出汗多、极易感冒咳嗽。晚上睡觉容易感冒大多由于出了汗,又蹬被子受凉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当有所区别。这类盗汗患儿几乎全都偏食,专吃鱼肉鸡之类荤腥,爱吃巧克力,而很少吃蔬菜,这些油腻的食品也容易生内热。对这类患儿,家长不但不能滥用补品,相反地应调整饮食,要控制儿童的荤食、甜食,要让儿童多吃些蔬菜水果,这对治疗盗汗才是有益处的。
小儿盗汗该服用什么药
盗汗是指睡熟后出汗,醒后汗止。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在治疗时,首先应明确诊断,才能针对性的用药。
生理性盗汗是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调节功能也欠完整,所以当孩子睡熟后有时出汗现象,但不伴有其它症状;孩子的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对此尚无需治疗,过段时间就会自愈。
病理
小儿盗汗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答案 编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