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篇一:相识方程教学反思
《相识方程 》 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相识方程》的第三课时。 这一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缺乏之处,还是有点惊慌,比方学生把等式说成等号教师没有刚好订正,但是学生心理明白的,只是表达时的口误。
总之,整堂课学生的踊跃性很高,参加度很强,大局部同学都能理解方程的意义, 能用方程表示简洁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篇二:相识方程教学反思
《相识方程》这是一块崭新的学问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必须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根底。
回忆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没有采纳教材上的材料:而是通过猜测笑笑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学生通过猜测,可以列出各种各样的式子,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造就学生独立思索的实力。而且这样设计也使学问之间的联系更严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展。
二、合作沟通,总结概括
通过猜测得出了30+10×2=50、30+10=40、х+10×2=50、30+х=50、10+х﹤50、30×2=60、10+30+2х﹥50、2×30+2х﹥50等8个式子,接着老师提出能否遵照必须的标准对这8个式子进展整理和分类。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索,随后再在小组中沟通,最终在班级里汇报,选择一种有未知数的、没有未知数的这一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х+10×2=50、30+х=50、10+х﹤50、10+30+2х﹥50、2×30+2х﹥50这5个式子进展再次分类,最终得出方程的一类,其他的一类。从而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学问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觉学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必须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纳合作沟通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向纵深开展,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第 4 页 共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