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初步理解乐曲《渔舟唱晚》,掌握正确的弹奏指法,练习左右手的协调配合、灵敏搭配。
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古曲音乐的风格特征,学习演奏古筝乐曲《渔舟唱晚》第一段,理解乐曲的音乐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初步理解乐曲《渔舟唱晚》,掌握正确的弹奏指法,练习左右手的协调配合、灵敏搭配。
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古曲音乐的风格特征,学习演奏古筝乐曲《渔舟唱晚》第一段,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渔舟唱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点弦、左手上滑、下滑音的正确把握;按音4、7的音准;节奏的掌握。
课型:古筝教学课
课时:40分钟
课时安排:4
教学手段:老师试奏、讲解、模唱。
教具准备:古筝、电脑、音响、音像材料、曲谱
学生分析:
学生:四名女生
这四个学生都是低视生,爱好音乐及古筝演奏,是盲生中音乐素养比较突出的几位,通过前段时间的练习已有一定的古筝根本指法演奏根底。低视生学习古筝有一定的困难,由于视力的低下对古筝琴弦的位置看不清楚,但是又由于触觉及听觉比较灵敏,掌握乐曲演奏的节奏和音准非常准确,所以只要用心学习,古筝演奏到达一定程度是很有可能的。
教学内容:传统乐曲《渔舟唱晚》第一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乐曲介绍
播放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向学生介绍乐曲和作者。
这一首具有典型中国风格的五声音阶作品的流传,对筝乐的开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乐曲系于1938年由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的片段素材加以编曲,变化开展而成:标题那么取自唐朝王勃《藤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一句,曲意在描绘夕阳西下之际,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渔民们款乃归舟,尽兴抒发欢愉之情,旋律优美、流畅、素雅、恬静、脍炙人口,韵味隽永。《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二、教材分析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风光的赞赏。
这一段,一定平心静气,把握好速度,不能把速度加快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开展而来。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比照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展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开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完毕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三、练习
在详细学习这首古筝曲之前,我们把前面学习过的一些常规指法先来复习一遍。其实每首曲子说透了都是由各种指法组合而成,
《渔舟唱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