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 1、数据: 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 不仅数字是数据, 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等也是数据。 2、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以文字、数字、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3、地理信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4、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 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填空 1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 2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 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和解算。 3 、地理信息的特点:定位特征(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多维结构特征时序特征 4 、信息系统可分为(类型) :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5、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 应用模型) 6、 1963 年,在加拿大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选择 1、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讯端口输出设备:笔式绘图仪、喷墨绘图仪、激光打印机简答 1、 GIS 的功能:数据的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 1) 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 GISDB 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逻辑一致、无错等 2) 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数据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 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数据集成的过程,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为一体 4) 分析包括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如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功能和高级功能如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 5) 显示 GIS 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用于显示地理数据的工具, 其表达形式既可以是计算机屏幕显示,也可以是诸如报告、表格、地图等硬拷贝图件 2、 GIS 的发展概况○ 1 20 世纪 60 年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 2 20 世纪 70 年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时期○ 3 20 世纪 80 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 4 20 世纪 90 年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普及时期○ 5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工作开始启动○ 6 第七个五年计划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 7 20 世纪 90 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论述 GIS 在各个方面的运用第二章名词解释 1、地理空间: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方式和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具体包括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土壤圈交互作用的区域。 2、地图投影:将地理坐标(经纬度)从球面空间转换成平面空间的直角坐标的数学方法。 3、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构成,为所有地理数据的坐标位置提供了一个通用参考系。 4、空间元数据: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数据格式、数据采集时间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 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价、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填空 1、常见的大地参考系统:国家大地坐标系( 1980 )、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面、全球大地测量系统 1984 2、地图投影的类别: 简答 1 、空间数据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 属性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专题属性;表示现象的特征。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随着时间演变而引起的空间和属性特征的变化。 2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有哪些? 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图形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如结点间的邻接关系和多边形间的邻接关系。) 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实体中的不同类图形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 如弧段在结点处的联结关系和多边形与弧段的关联关系。) 拓扑包含:指空间图形中同类但不同级别或不同层次的多边形图形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 3 拓扑关系的意义 1) 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就可以确定一种空间实体对于另一种空间实体的位置关系。(确定实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 利用拓扑关系便于空间要素的查询。例如某条铁路通过哪些地区。 3) 可以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例如根据孤独按构建多边形,实现道路的选取和最佳路径的选择。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名词解释 1、栅格结构:又称网格结构或者像元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
GIS考试(淮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