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品格.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品格.doc论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品格今年教师节前夕在考察北师大时提出“好老师”的四个标准: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修养、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讲话进行了学习和研讨,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我也在认真思考一个命题: 作为一名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师,怎样成为一名让党和人民、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好老师。一、正是指正直和公正,这是做教师的基本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作为教师, 首先要为人正派、品德高尚, 率先垂范, 不谋利、不媚俗。教书育人,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 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之灵魂。今天,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 新任务,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正还指公正、公平。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 有一个理论是马太效应, 是指在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容易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 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受到褒扬和鼓励成为精神的贵族,进而自傲; 表现平庸的学生因受到忽视和冷落变得自卑、敏感和内向。我们应该预防这一现象, 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能力和有限,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其中最重要的准则就是:公正。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 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 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 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二、博是指博学、渊博,这是做老师的基础学高方能为人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做一名受尊重的老师, 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和深厚的知识功底, 同时不断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成。作为艺术学院的教师尤其如此, 我们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是不断发展的, 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不能仅重复讲过去陈旧的理论, 应该多看书, 多学习, 多思考, 给课堂内容增加新的前沿理论和鲜活案例。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 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 认真教好功课, 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 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 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 这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三、爱是指仁爱、慈爱,是关于教学责任心的关键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要怀有父母的仁慈之爱对待学生,老师的爱是理智之爱-- 比母爱更理性,比父爱更细腻。有爱心,我们会主动关心学生,让离家在外的孩子们有心灵的港湾; 有爱心, 我们会主动丰富知识构成和改进教学方法, 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享受知识的甘露; 有爱心,我们会始终保持那一腔热血,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情, 保持踏入这个行业之处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努力去做一个有精神、有智慧、有情趣的老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从教多年, 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智启智, 以性养性, 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

论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品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