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9
《乡土中摘抄
《乡土中摘抄
乡土社会的静态性,世代经验的重复性,使得乡土文化的总量相对有限,传承靠口口相传足以完成,没有用文字来完成传承的普遍需要。只有乡土社会发生变化,社会文化急遽变迁时,才会真正产生文字下乡的需求。
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 重复交错的人际网络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9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生活里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各种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认识一个社会,必然要求我们了解这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团体划分。团体界限分明,团体内的人享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团体外的人与此无关。这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费孝通先生称之为 团体格局 。在东方传统社会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另一种格局,费孝通先生将之概括为 差序格局 。所谓差序格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重叠交错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以个人为中心,是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原则而延展出的同心圆体系,中心势力越强,同心圆的层次和范围就越广,与其他同心圆的交错重叠也越多,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简单说,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是有区别的,前者界限模糊,后者界限分明;前者以自我为中心,具体的、界限分明的只有己,克己乃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后者讲求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界限分明的是团体,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团体亦不能侵犯个人的权利。团体格局体现为很强的组织性,差序格局表现出很大的分散性。 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 天下 ,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9
总之,乡土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就是以己为中心推衍出的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团体道德VS私人道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结构格局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
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可以理解为 团体格局 ,西方道德观念就建筑在团体与个人关系结构的基础上。在团体内,每一成员人人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个人不能侵犯团体和他人的利益,团体也不能侵害个人的利益。团体能够存在的前提就是团体必须是超越个人的 实在 ,由此团体道德的核心就是权利的观念,即团体内人人生而平等,同时团体不应侵害个人,并由此引发宪法的观念。西方道德体系中的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来自于西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结构格局 团体格局。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9
东方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外推构成的一根根私人联系网络,团体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乡土社会难以产生团体道德,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在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 这里的道德以私人关系为基础。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须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加以程度上的 伸缩。
乡土社会缺乏 团体 ,也就难以产生 团体 的道德;由于团体乃是超越个人的 实在 ,乡土社会也就没有产生什么 超人 的道德。宗教就是一种 超人 的道德体系,而乡土社会呈现为一个非宗教的社会。在乡土社会统领所有道德的 仁 是模糊的,不能理解为 超人 道德,内涵模糊的 仁 与界限不分明的 天下 ,是乡土社会的特点。在乡土中国, 仁 的探讨不在宗教而在哲学,所以乡土社会虽非宗教社会,却是一个哲学社会。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9
家族:绵续性事业社群
有人说乡土社会也有团体,比如家。其实就社会结构的格局而言,西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摘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