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站
第一分册 车站建筑
目 录
1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2
设计依据 2
设计范围 2
2 设计原则、执行规范及采用标准 2
设计原则 2
执行规范 4
主要设计动扶梯、售检票口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在6min 内疏散至安全区域。
换乘车站设计,应结合客流特征,统一规划、同步设计,优先采用付费区内换乘的换乘方式。凡两线建设期相近的换乘车站,换乘节点应同步实施;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换乘节点的土建接口条件。换乘车站出入口应优先考虑共用的原则,统一布局、节约用地。
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客流,避免交叉干扰,保证乘客进站方便,出站迅速,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天桥、楼梯、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亭)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同时应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车站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道、地下商场、人行天桥等结合,组织综合开发,以便能综合疏解地铁客流和过街客流。凡与车站合建或连通的物业开发区等公共设施,一般情况下,除满足相应的规范、规定外,还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的规定。
地面车站建筑造型充分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简洁、明快的特色,富有时代气息。全线地面车站建筑造型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要求体现本线车站建筑的统一性,个性则要求突出各车站与所处环境的景观协调性。
凡处在城市主干道下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上覆土厚度除满足结构安全外,还应按照城市规划部门和市政管线部门的要求进行协调,合理确定。
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车站规模,以减少投资。
车站出入口地面厅以及风亭均需结合站前广场或绿化规划,其地面部分的立面设计要做到简洁、明快、大方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和时代的气息,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
车站的装修形式和风格,首先应满足功能要求,体现线路特征,又要能体现各车站的标识特征。装修风格要尽量体现车站结构的自然美感,并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满足防火、防潮、防霉、耐擦洗,并且应着重考虑后期维修的便捷性。
车站建筑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除考虑车站自身的消防设计,还应注意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地面构(建)筑物和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车站主体及风亭、出入口应远离加油站、加气站或其它危险品场地, 其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4
全线需统一考虑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设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专用厕所及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车站至少应有一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电梯或轮椅升降机。
车站应设公共厕所,其位置宜在付费区内。
凡处在城市主干道下的车站,应满足主体结构上覆土不小于3m的城市规划控制要求,凡处在城市次干道下的车站,,并同时应满足市政管线的要求。
车站装修宜体现交通性,导向设施宜完整、无盲点。
地下车站、区间应满足人防要求。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
执行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160号)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50225-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 (RFJ02-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2008]21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防洪标准》 (GB50201-2014)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13)
《城市人行
站建筑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