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1/5
《善良》教案
《和善》教案
《和善》教案
授课人:张佳敏
授课时间:90分钟(2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和善》
教学目的:
1.筛选文章重/5
《善良》教案
《和善》教案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和善似乎过时,和善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解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和善的理解与认识。经过对照,强调了和善的力量和作用。
表示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和善,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和善。五、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对待“和善”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和善过了时(
1)
破
和善即痴人(
2)
我
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对待一切(
3—4)
喜
和善
欢
善
和善的作用与力量(
5—7)
良
(
立
12
和善的内涵和外延(
8—11)
)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能够放弃和善;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和善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能够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中间,有多大比率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切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领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和善”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一连串的质疑表示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既而转入下文对“和善”的阐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利处?
明确:对照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照:和善稚弱——凶恶强大(只管和善常败,但人们仍是喜欢和善,进而阐述了和善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照:和善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和善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照:和善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和善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照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
段落
角度
和善
凶恶
说说第
6自然段阐述
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
色?
5
力量
稚弱
强大
明确:运用排比:
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
8
结果
弘扬
压缩
地表现了人们对和善
的态度。第二组排比,
11
心态
坦荡
惶惶
充分展示和善的功能
作用。
《善良》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