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天人合一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重要园诗的表现之一就是上文提到的个体生命返回原始的自然状态: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網川庄作》-诗意描写积雨后網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漠漠”和“阴阴”两个词将初夏雨后的主要特点描绘出来,让读者瞥见了作者本人隐居在網川这一宁静郊外的的惬意生活,灵动的自然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气象,人与动物如此接近并能够和谐相处,白鹭、黄鹂、松树还有人,他们都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自然中享受属于自己的生命与乐趣,王维在平常司空见惯而又为人忽视的事物中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宁静,生命的自由。
王维不仅在诗歌内容上主张回归自然本真状态,而且在他所有的艺术作品创作中,他都提倡自然美,反对人工的雕饰。认为作品越是自然朴素就越真实。他在《题友人云母障子》中写道:“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云母屏风上显示出来的山水图景,是其自然而然形成的,而非出自人工的精雕细琢,所以才会如此的真切与生动。在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中,他强调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道,正所谓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老庄”思想中,“道”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任其自然,是本真的存在,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状态和属性,它们已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如果人为的想去改变和扭曲这种自然状态,自然会损害事物的本性,老子在《骈拇》中说道:“骈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与手者,树无用之枝也”3庄子人为脚上多出的足趾与手上多出的手指,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是一种自然、本真的状态,如果硬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其去掉,这将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在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中,他一直强调生命的本真状态,自然状态,自然的才是美的。
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内涵之一就是从大自然中发展而来的自然本性,《逍遥游》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即使鲲鹏这种巨大的神物,它也要顺其道而行之,御海而行,驾风而起,凭借自然万物的规律而助自己达到目的地。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万物融洽相处在一起自在、自由的状态,这正得益于庄子的“人与自然同质同源”的思想,庄子要在“游于自然”的过程中,去寻找人所失去的本性,只有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中,在与大自然的情感交流中,个体生命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体会到生命的精彩与可贵之处。因此,“齐同万物”、“天人合一”中的回归自然本性就成为庄子之后历代文人骚客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在王维的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王维通过简练的笔法维我们塑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个体的生命灵动与具体的自然景色十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天人合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