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环丙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时, Thomas等进行了针对G-菌耐药的回顾性研究。
AUIC与细菌耐药的关系
%
91%
细菌耐药的形成分为2步:
一是耐药菌株的突变
二是耐药菌在群体中形成优势。
胃肠道不良反应
胃部ADR发生率大小:
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
病 例 5
基本资料:患者,男,72岁,、%生理盐水注射液100毫升。
不良反应:约40分钟左右病人出现精神异常、兴奋多语、坐立不安。
处理:立即停药,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天后恢复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
头疼、失眠、焦虑等,严重的可出现幻觉、痉挛、惊厥和癫痫。
抽搐常发生在与茶碱或NSAIDs合时;既往有癫痫史更易诱发
CNS不良反应发生率
托氟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曲伐沙星(%)>格帕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病 例 6
基本资料:患者,女,25岁,因肺部感染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25滴/分。
不良反应:10分钟后患者自诉胃部不适,四肢麻木感,恶心无呕吐,面色苍白,冷汗。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平卧位,测量血压60/30mmHg,脉搏48次/分,呼吸24次/分。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快速滴注等治疗,40分钟后患者好转。
过敏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喉头水肿等。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
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
美国Johannes等一份回顾性文献表明:住院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过敏的发生率为:
莫西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皮 肤 反 应
光敏反应:
光敏反应多见于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尤以后2者引起者程度较严重。
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
较多发生于培氟沙星。患者可有关节病变、肌腱炎或肌腱断裂等。
可能与本类药物引起肌腱的胶原组织缺乏和缺血性坏死有关。
FDA要求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信息中将该类药物应用可增长发生肌腱损伤风险的信息加框警示
心脏毒性:
可出现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甚至可发展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以司帕沙星的发生率最高。
危险因素包括:已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合并使用IA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与西沙必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也需加以注意。
病 例 7
基本资料:患者,男,58岁,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查:血压、心率正常,。
处理:停药,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5%葡萄糖静脉滴注后好转。
加替沙星的发生率较高,患者服用加替沙星后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加,甚至有死亡病例,主要发生于糖尿病患者。
除了糖尿病以外,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合并用药(特别是降血糖用药)。
血 糖 异 常
血糖异常
因此FDA和SFDA规定糖尿病患者禁用加替沙星,施贵宝公司已将该产品撤出美国市场。
FDA对2019年11月至2019年9月自愿报告系统的不良反应事件统计发现:
与加替沙星相关的血糖异常事件占总事件的24%
%
%
莫西沙星 %
肝肾毒性:
发生肝酶升高者约占2~3%,程度大多轻微,停药后可缓解。
肾毒性少见
最常见的是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偶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不全,大剂量使用喹诺酮类时,部分患者可出现结晶尿。
华西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分线及医师处方权限表(最新)
种类
第一线
第二线
第三线
科室主任审批
药品名
通用名
药品名
通用名
药品名
通用名
药品名
通用名
喹
诺
酮
类
氟哌酸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