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阅读是一种孤独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 1999 年为 % , 2001 年为 % , 2003 年为 % ,而 2005 年为 % ,首次低于 50% 。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 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 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1999 年为 % , 2003 年为 % ,2 005 年为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不是以往的话题作文, 也不是原来的材料作文, 而是介于材料与话题之间的作文, 笔者把这种作文形式叫做“命意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与 2005 年湖北卷作文相似。所谓命意作文,就是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 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命意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来说, 属于新生事物,其生命力是强大的,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面对这样的命意作文,我们在作文时关键是准确审题、恰当立意。材料作文审题太难, 话题作文“不需审题”,命意作文要慎重审题。因袭话题作文“不需审题”的错误思想,在看到命意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其当成话题作文来作文,不要认为“命意作文也是个筐, 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何审题呢?首先, 审材料。材料是触发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 材料是激活我们作文思维的催化剂。比如, 我们在阅读本材料的时候, 一定会知道这是关于阅读方面的材料, 那文章的立意就可以确定为“阅读”; 其次, 审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今年作文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其中作文的构思方向是我们审题的焦点, 也是我们立意的切入点。“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的问题, 核心是“阅读”的问题, 因此, 我们可以以此立意, 阅读是什么?怎样阅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片断, 如图书阅读率或网上阅读率等, 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 读书心得, 网络阅读之利弊等等。这时, 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的一种限制, 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如我们由本材料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 单纯地谈科技如何迅速发展等问题。[ 满分作文] 阅读是一种孤独吉林一考生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 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
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阅读是一种孤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