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林伟棉 毕业论文初稿.doc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走进人们的视野。宗靖华在《岭南诗人屈大均研究》一文中写道:“屈大均一生热爱菊花,菊花多次出现在他的诗歌中。菊花于秋天绽放,向来是被视为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花。”[1]在他的论述中不仅可以看出屈大均是一个喜菊之人,而且菊花对于他来说,是高洁的代名词。本文的论述偏重于讲述屈大均咏菊诗创作和咏菊诗内容的分析。
一、屈大均及其咏菊诗创作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学者,本文通过他的政治思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研究他的咏菊诗,再从他的咏菊诗中所表现的艺术手法、特色、创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屈大均的咏菊诗展现了他在动荡年代的一种选择和精神寄托,诗人选择了一种归隐山林、甘于清苦的生活状态,但又不甘于现实的挫败,保持自己心中的信仰,以此借咏菊来表达自己高洁而孤傲的精神气节和立誓报国的伟大抱负。诗人歌颂不同品种的菊花,塑造菊高洁自傲的形象,彰显出诗人可贵的遗民奋斗精神和拯救世人的崇高志向。
(一)屈大均的生平事迹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又字骚余,号菜圃,广东番禺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新语》、《广东文选》、《皇明四朝成仁录》、《翁山诗外》、词集《骚屑》等,诗作近七千首。屈大均和梁佩兰、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
1646年,当清兵入侵广州时,正值青年时期的屈大均就紧随其师陈邦彦的步伐,毅然举起了反清斗争的大旗。但这场斗争失败了,作为这场起义的发起者
第2页
陈邦彦不幸被捕获。屈大均在得知陈邦彦被清兵逮捕并施加暴行后处死,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忍着悲痛返回刑场为陈邦彦收尸,其尊师爱师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场起义的失败并没有磨灭屈大均内心雄雄燃起的壮志,相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内心抗清的想法。
在清王朝统治时期,统治者明确将屈大均撰写的带有反清倾向的书籍被列为禁书,而他的家人也因为他的反清事业而频遭牵连。但在他的心里,始终不变的是他埋藏已久的家仇国恨。在父亲和老师陈邦彦的影响下,他立下誓言,发誓一定要忠心报国,勇于捐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清王朝统治者为消除异族势力以巩固国家政权,于是对屈大均等反清一派进行捕杀,他被迫四处逃难。在逃难期间,屈大均曾削发为僧,他以僧人的身份四处化缘,云游四海,而后来又还俗改穿儒服。他在躲避清兵的同时,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章,表明自己决不向清王朝低头屈服。于乱世中,屈大均饱受磨难的摧残。他两任妻子的相继离世、子女的夭折,都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因此他写下了许多令人潸然泪下的悼亡诗,这表现了屈大均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屈大均的八个子女的名字里都带有“明”字,这表明他作为明朝遗民,无时无刻都没有忘记身上的爱国之志。在我看来,屈大均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学者。他的所作所为理应受到许多普通老百姓的爱戴和文人雅士的敬仰。
(二)屈大均咏菊诗创作
自古今来,不乏文人墨客咏菊、画菊、歌菊。从20世纪以来就有不少研究“菊花”的诗人,例如阎艳的《“菊”的文化意义初探》、成曙霞的《古代咏菊诗审美价值略论》等名著作品。本人发现近代以来的学者研究菊花时主要体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古代咏菊诗研究菊花的寓意与诗人的思想精神,其次是阐述咏菊诗的创作特点和象征意向,最后便是提及到菊花本身的药用价值。本人将在之前研究屈大均诗歌的学者和文学家作品的基础上,首先对屈大均所写的六十七首咏菊诗进行梳理,其次将结合以往古人所创作的咏菊诗和现代著作对屈大均咏菊诗的评论进行对比与剖析,最后再联系诗人所处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反映出屈大均民族气节和人生抱负。
屈大均的一生总共写下六十七首关于咏菊的诗歌,这些咏菊诗都代表着诗人
第3页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所看到的不同菊花类型的感受。他的咏菊诗大多采用组诗的形式对菊花进行描写,其中将诗歌题目定为“菊”的总共有三十首。这三十首咏菊诗都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剩下的三十七首则大多涉及描写各不同品种的菊花,包括晚菊、冬菊、白菊、紫菊、西洋菊、野菊等,这足以证明屈大均对菊花的无限热爱。
二、屈大均咏菊诗内容分析
菊花,可谓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名花。在中之地。因此,菊花也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品种各异的菊花也成为了古今诗人吟咏的常用题材,并且留下了很多令人赏心悦目的诗篇佳作。比起梅兰竹,菊花受到更多喜爱隐逸的高洁人士的青睐。菊花自带着“隐逸者”高洁姿态,比如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传神地表明了诗人身上的一种超越尘世的气质,便让人觉得高洁自持。

林伟棉 毕业论文初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嗨歌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