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门前的石狮子【一、背景、轶闻】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 1406 年), 完工于永乐十八年( 14 20 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 24 位皇帝在这里居住过。明清时称紫禁城, 1925 年始称故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占地 72 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为 万平方米,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周围有 10 米高的城墙环绕, 还有宽 52 米的护城河,故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历代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约为 100 万件。故宫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有两种色彩——黄色和红色。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古代阴阳五行说,将五色与五行相配,土居中,所以黄色为中央正色。这样一来,黄色就与皇帝连到了一起。红色也是主色之一,民间常将红色当做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是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是红色的,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 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由此看来,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紫禁城的主要色彩是必然的。故宫四周筑有城墙,称为紫禁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天上有三垣( yuan ), 分别为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为中垣, 又称紫微宫、紫宫, 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 相传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就相当于天上的紫微垣。又因为皇宫是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所以是“禁城”。紫禁城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天子居住的禁地”。故宫三大殿故宫的主体建筑是三大殿,分别为前殿太和殿、中殿中和殿、后殿保和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皇家每有大典,都要在这里举行。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前稍事休息或演习礼仪的地方。北北京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銮”即铃铛,用金子做铃铛,意思是说这里十分华贵。太和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皇帝的宝座。它的上方是一个金漆蟠龙藻井,井中有盘龙,龙头下的圆球叫轩辕镜。相传轩辕镜为轩辕黄帝所造,将它悬于宝座上象征着江山正统。但现在太和殿中宝座的位置与轩辕镜上下并不相对,据说当年袁世凯复辟登上宝座后,抬头见轩辕镜悬在头顶,怕掉下来将他砸死,于是就将宝座往后移了。如今人们见到的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袁世凯复辟时, 曾经将它换成一个中西合璧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后,人们在故宫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才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在我国古代,宫殿的屋顶上都装饰着异兽,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着宫殿的等级越高。故宫中唯有太和殿顶的异兽是十样俱全,中和殿和保和殿只有九样,其他宫殿则按级递减。故宫四门故宫有四座门,分别是午门、玄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其中最出名的是午门。北京故宫门上的门钉,都是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象征着至尊。而唯独东华门不同,门钉少了一排,是八九七十二个。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说法认为,东华门是留给文武百官上朝走的,百官不能跟皇帝相提并论, 所以门上要少一排钉。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在封建时代,连门上的门钉都有等级之分,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府的门钉是七七四十九个,普通官员家门上的门钉是五五二十五个,而老百姓家门上一个门钉也没有,所以平民百姓又叫“白丁儿”。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清代帝后灵柩自东华门出,生为阳,死为阴,门钉用偶数,偶数属阴。另外,有人认为,沈阳故
关于北京故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