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
唐 娜 【摘要】本文运用贝弗里奇曲线,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现象,是由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工作的特定阶段。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参与市场的优化配置。失业与就业,本质上是劳动力市场各类人才供求关系的表现,当“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人才抢手的现象;当“供大于求”时,就会出现失业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失业”。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变革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高校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劳动力的需求,就产生了较大的结构性失业。本文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供给方面。首先,毕业生绝对数量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再加上历年未就业沉积下来的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逐年吃紧。其次,毕业生的层次结构不合理,专业冷热不均现象较为突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许多高校瞄准热门专业,纷纷增设类似专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大家一哄而上,又导致了这类专业人才的供过于求。第三,毕业生地区流向不平衡。从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毕业生流出的人数增加,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倾向明显。大多数毕业生将东南沿海以及大城市作为求职的方向,导致人才集中化,竞争激烈;而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却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他们求贤若渴。第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弱势: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阅历浅,所接受的大学教育缺乏知与行的结合。毕业生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无法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可雇佣技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很多企业评价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2)需求方面。第一,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结构看。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虽然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发展,但是没有创造出适合这些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不同的工作要求的是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中国的经济的确在增长,但是雇用这些大学毕业生的一些行业增长不够快,不能够给所有人提供就业机会。”中国产业机构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急剧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供给产生矛盾,相应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第二,从劳动力需求层次看。当前人才市场上工程技术类需求量较大,信息技术类需求次之,管理类以及医学、外语、中文等专业有少量需求,而农、林、水专业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电机、高级护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据有关信息统计,中国在下列人才领域存在相当数量的缺口:技工人才缺口1000万人,物流人才缺口600万,电子商务人才缺口200多万人,精算人才将有5000人缺口。第三,劳动力需求地区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需求旺盛,吸引了大批人才,基本满足需求,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人员富余现象。相反,西部地区、中小城市镇工业迅速发展,农业逐步现代化、产业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支柱的乡镇企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第四,从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从昔日的单纯知识型转向知识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夸客客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