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结构设计
书书书 6 月建筑结构 BuildingStructureVol. 42No. 6Jun., 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GZDI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建筑工程精品的设计和技术的创 新。
建院60年来,经过几代,底为直径试验结果见文
[4]。
空区,采用ANSYS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 其中第1透空区(亦称底部透空区)和第3透空区(亦称腰部透空区) 是整个结构的最薄弱位置。
4道内外筒之间的水平支撑构件, 使腰部透空区分成了 3-1, 3-2, 3-3, 3-4, 3-5五个部分,每段长 度约35m,通过水平支撑将内外筒体连接起来,以此来减小钢外
筒的径向无支撑高度,并协调二者的变形趋势。
透空区的水平支撑布置见图 9。
图9腰部透空区水平支撑布置在结构透空区段,仅靠环杆提 供径向约束,需要认真确定环杆的径向约束的有效性,在设定的
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沿径向的片状群柱失稳。
因此除进行节点有限元分析、整体有限元分析、线性和非线 性屈曲分析外,还通过钢管柱节点试验、底部群柱试验、细腰整 体试验对设计进行验证,提出适用于透空区的群柱稳定设计方 法。
经试验研究,透空区的斜柱按照清华大学提出的等效计算长
度进行强度计算和稳定验算,最大的计算长度为30m,位于底部
透空区。
稳定分析见文[5]。
,受拉不考虑钢管内混
凝土,受压按照《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6]计算轴力比N/Nu,比值小于1,满足承载力要求,其中 N 为轴向压力设计值,Nu为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承载力设计值。
,透空区根据试验研究结果
确定计算长度。
斜撑和环杆为钢管,按照钢结构设计,计算长度取构件的几
何长度。
值,控制工况= X [()恒载++]。
,位于高度89m,沿高度的轴压比见
图10。
,高度440m最大拉应力比 ,沿高度应力比见图11。
,高度315m最大拉应 力比为
,沿高度应力比见图12。
,高度300m最大拉应 ,沿高度应力比见图13。
图10风控组合工况下斜柱轴压比统计图11风控组合工况下
斜柱应力比统计图12风控组合工况下环杆应力比统计图13风控
组合工况下斜撑应力比统计 32 个方向角作用取包络值,++ 中震+。
斜柱最大轴压比为 ,位于柱底—,沿高度的轴压比 见图14。
,高度218m最大拉应力比为 ,沿高度应力6图22内筒钢骨布置图图23桅杆承接段钢管 布置30mm,内侧取20mm。
外墙墙厚在标高 100mm,从底 1000m
广州塔结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