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窑址出土器物看五代耀州窑的性质
自从上世纪对耀州窑的大面积发掘工作开始以来,特别是发现了五 代地层并出土了一批高档器具后,关于耀州窑的性质及其与明代以来广为 传之的“柴窑”的关系便成为古陶瓷界讨论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要讨论 这个话题,应杯、浅腹瓜形壶、剔花鼓腹执壶等。白胎器的制作甚为精巧,特别是 其中的薄胎器物,〜,如此薄的精巧瓷器在全国 各地的五代青瓷中尚属仅见。装饰手法有细线划花、印花、贴花、捏塑、 镂空及剔划花等。造型多仿金银器,纹样题材中也出现有龙风纹。即便是 黑胎青瓷,其坯体的外表也均加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亦称护胎釉),化妆土 上再施青釉。其釉色或呈暗蓝的天青色,或呈微灰的湖青、湖绿、湖蓝等 色调。釉面晶莹温润,常有细开片,釉中再不见唐器的黑点铁斑。器物通 体内外施釉,而且还施釉到整个底足和足底。其器物种类也多为酒具、茶 具和餐具,造型秀美精制,造型多以仿晚唐和五代的金银器为特征,器口 多各式花口,如花口碗、花口盘、花口洗等,器壁往往多曲折,如多折杯、 多折洗、菱口洗,以及如意形壶门纹套盒等。(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五 代黄堡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这些与该窑唐代和宋代青瓷迥然有别的高档青瓷绝非一般平民所用, 而在五代达官贵人的墓葬中却可见到它们的身影。如陕西彬县五代冯晖墓 中出土的一批瓷器中就有五代耀州窑青瓷,其中有两套茶具一一杯与托 盘,还有一套酒具一一温碗与执壶(仅存盖),这些器物都是五代耀州窑的 典型器物。该墓的墓志显示下葬年代为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墓主 人冯晖为“周朔方郡节度使中书令为王”,为五代掌握军事力量的重要人 物,在后周时“周高祖降册备礼,封王,加推诚奉义同德翊戴功臣、开府
义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陈留郡王”(见杜文《后周冯晖墓出土耀 瓷及相关问题》,载《中国耀州窑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5 年)。冯晖墓出土五代耀州窑青瓷证明了该窑瓷器的使用者是当时一些身 份显赫的人士。
、从窑址出土陶范看五代耀州窑的性质
上世纪九十年代,耀州窑遗址所在地一一铜川市四中出土了一批陶范 (图11-19),而这一带正是出土高档青瓷和“官”款青瓷的窑址范围之内。 根据这些陶范的形制与特征分析,它们都是用来模制杯类器具的外范,这 类外壁模印花纹的杯在五代文化层中已发现不少,如柳斗纹杯、鸟蝶纹杯 等(见图2、3),都是一些形制精巧、胎质洁白、釉色淡雅的高档茶具。
这类高档茶具不仅在五代冯晖墓中有出土,在后唐顾闵中的《韩熙载 夜宴图》中的案几上也可看到这类杯的形象(图20)。《夜宴图》中的主人 公韩熙载是北方贵族,因战事从北方到了南唐,后主李煜要授他为相时, 他感到“世事日非”无意为官,并以声色自乐来“避国家人相之命”。因 他的生活太放荡,后主命顾闵中、周文矩窃画韩家夜宴情景,想通过这种 图画起规劝作用。顾、周二人都是南唐画院的翰林待诏,他们所画的是当 时贵族生活的真实情景。出土实物与文献都可证明这类茶具是当时上流社 会才有条件使用的生活器具。
另外,这批陶范的纹饰题材中如狮、虎、牛、猴纹在小型杯类范中颇 为少见(见图15 — 18),探讨它们的内涵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五代耀州窑的性
质。
狮纹是一种吉祥纹饰,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坤舆图》说狮为 “百兽之王,诸兽见
从窑址出土器物看五代耀州窑的性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