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一反三”的目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毕业留念册》这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相互议一议(有的同学相互讨论,有的同找资料,有的…)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加以引导,同学们就会联想到同学录等等,那该怎么来做呢?就出现了“障碍”,学生就会自觉想到用WORD去制作,再次让学生互相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补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好的掌握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同时我相信有的同学会自己去摸索、创新,以此来更好的完成这一次作业。这样,我们的新教学让WORD不仅是课堂教学上的专利,还能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带来更多的乐趣。三、留出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既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就应该留出充足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后,组织学生必要的讨论和交流,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全面,鼓励学生敢疑、敢想、敢说、敢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上名片DIY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设计的大小不一样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那样碰到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但有时候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尚未理解透彻,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又匆匆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学生吃的是“夹生饭”,这种教学行为也是极不可取的。
四、质疑问难,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质疑问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过程,学生求知欲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质疑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敢于发现,敢于自主探究学习。在《修改动画》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动画停顿的时间有长短,面对这两个问题,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时,我就引导那些不会做的同学先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让各小组进行讨论:你们有没有解决的办法,然后让各组进行比赛,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谁的方法多。最后,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各自的问题。
五、互帮互助,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虽然现在我们在这里讲的是自主学习,但凭学生一个人有时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这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了。我平时将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比较好的一名做组长,在学习时遇到什么困难,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如果不行,再由教师去指导。在组内学习中,组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起着“小老师”的作用,组内同学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小小通讯录”的制作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一种综合运用的能力,我先准备了几个主题的材料,比如“四年级的通讯录”、“教师的同学录”,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就以小组形式进行制作,组内的同学有的设计排版,有的设计艺术字标题,有的选择字体,最后一份
蒋大为信息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