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ppt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听课总结评价与收获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字词归类复习送东阳马生序听课总结评价与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归类复习一、生字1、余幼时即嗜(Shi)学2、砚(以n)冰坚3、弗(fU)之怠(dai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意思是吃的穿的。33奉供养34耄老年老。35预参加。36宠光宠爰、看重。37缀连接,引申为跟随,追随。38谬不恰当。39称赞扬。40氏名姓名;41过超过。
(三)1度稍官家给的粮食;2IX粮仓。3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4遗给予。5馁饥饿;6集集中。7非则不是就是。8天质天资,人的智力。9卑低下;
(四).1流辈同辈的人;2朝朝见。3谒拜见;4撰写。5贽古人初次见面时表示敬意送的礼物;
6畅达流畅通达。7夷平和。8故特意。9告告诫。10诋诋毁,诬蔑。11骄炫耀。
三、内容简析
―、讲述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1、"幼时即嗜学"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基调
2、作者幼时"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无书借书抄书走送书以求再借。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本句写出了天气的严寒,家道的贫困和作者坚持不懈的精神,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的对比突出作者的勤奋刻苦。
4、文章中对冬天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何要以冬天为例?
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来衬托刻苦求学的精神。
严冬天气寒冷,抄书最为艰难,但作者都不放弃,表明了作者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5、"走""稍”两个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走,是跑的意思,跑看去还书,说明作者很守信。"稍"字强调了作者坚守信约,讲究诚信。绝不耽误还书的日期,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表现了作者勤奋守信的品质。
6、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有哪些?
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不敢稍逾约"作者借书抄书,坚守信约,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作者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
7、从作者幼时读书,家贫难致,借书而读。通过这些情景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喜欢读书,刻苦勤奋,意志顽强,坚守信约。
8、成年以后作者百里求师的原因是什么?"百里“一词有何作用?
"益慕以游"百里"说明路途遥远,显示作者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
9、文章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家贫"?从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嗜学"?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1
家贫无书旧衣少食;嗜学天寒弗怠,尝趋百里求而,穷冬烈风艰难跋涉。
10、文章的“先达"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详写老师的严厉?
德高望重,态度严肃,知名度高,求教的人多。
用老师的严厉与作者谦恭的求学态度作对比。是反衬的手法,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态度的谦和,表现他的尊师重道,谦恭好学。进而强调求师的艰难。
11、写“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何作用?侧面烘托先达德高望重,有学问,知名度高,求教的人多。
12、"余立侍请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学习态度?
对老师毕恭毕敬,虚心求教,专心以学。
13、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地求教。尊师重道。
14、作者真的愚笨吗?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所收获的。主观努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二、写从师求教之苦(特写细描求学难)
1、作者再写天气的严寒是什么目的?作者在写求学时为何总是以冬天为例?
刻画旅途的艰辛。以天气的严寒,路途的艰险,身体的负重来衬托行路的凄苦,突出求学精神之顽强。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看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是,具有代表性。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刻画旅途的艰辛的?
负重、天寒、路险。
3、作者在衣、食、住、行上看力刻画其苦的目的何在?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以中有足乐者"不注重物质享受,而注重的是精神的追求,学习的收获与满足。突出作者志趣所在。
4、作者为何详写同舍生的奢华?作用?
突出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衣看的寒酸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我的志趣所在。为揭示作者不慕富贵,以学为乐的精神境界作铺垫。
5、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相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到知识,获得学问为快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吃穿要和最差的比,学习要和最好的比,纨籍求学是反面的教训。
6、就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总括上文的语句是什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听课总结评价与收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